頻繁彎曲膝蓋-預防疼痛卡卡的「跑者膝」
骨科 張偉德醫師
35歲的陳先生最近迷上慢跑,每週總要跑上好幾天,但最近這兩週,膝蓋開始出現疼痛的感覺,休息幾天後好像好了,再開始跑步,症狀卻又回來了。就醫之後,診斷為俗稱的「跑者膝」。
▎膝蓋疼痛 活動卡卡
跑者膝真正的學名叫做「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髕骨是我們膝蓋前方的那顆小圓骨,它是人體最大的種子骨(肌腱中形成的骨頭,多在肌腱通過關節處),目的除了承受撞擊保護膝蓋之外,還能延長肌肉的力臂,增加肌肉收縮的效率。跑者膝其實並不只限於發生在跑者身上,既然叫做症候群,它當然也不能被侷限於一種特定的傷害或症狀;它的主要症狀以疼痛為主,不論是灼熱感或刺痛感,尤其是在前膝或髕骨的周圍,運動或活動的時候症狀會惡化,觸壓髕骨周圍可能會有疼痛感,有些人也會以緊繃感來表現,活動時覺得「卡卡」的。
另一個跟跑步相關的疾病叫做「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也被列入廣義的跑者膝疾病。髂脛束是一條位於大腿外側的筋膜,可協助下肢做外展、膝蓋做彎曲的動作,當膝蓋彎曲或伸直時,髂脛束會在骨頭上滑動,過度摩擦或運動姿勢不良就容易誘發症狀,但髂脛束症候群疼痛的位置主要在膝蓋的外側。
▎不限跑步 三大引發因子
跑者膝,或稱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的成因有什麼呢?最常見的還是跟頻繁彎曲膝蓋的運動有關,如跑步、腳踏車、騎飛輪、跳躍型運動等。那有哪些身體狀況容易導致跑者膝呢?第一是過度使用,不論是運動或日常生活的活動,尤其是突然對某項運動很熱衷,在短時間內大量、密集的參與,沒有衡量好自己的體能跟身體狀況,就容易發生運動傷害。
第二,先天性的扁平足也容易誘發,因足弓的支撐不良,間接導致膝蓋在運動時的角度不好,髕骨磨耗的壓力不平均,也容易發生。第三,下肢肌力不足,尤其是股四頭肌或臀肌,在運動時會讓膝蓋跟骨盆相對不穩定,間接讓膝蓋的壓力變大,當然也容易造成跑者膝。
▎如何治療及預防?
治療的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幫患者釐清原因,如果是過度使用,建議先下降運動量跟強度,讓身體先適應「我要運動」這件事,等身體適應了,再慢慢把運動量提升;除此之外,考慮加入肌力訓練的運動,如重訓或核心運動,因為下肢肌力不足也是造成跑者膝的原因。
另外,也可考慮使用消炎止痛藥來減緩症狀,因為疼痛持續的話,可能是關節周圍的組織已經到發炎的程度了,適時使用藥物來壓制發炎、減輕疼痛,才不會讓傷害持續。如果口服藥無法壓制疼痛,可考慮使用局部注射治療,不論是類固醇或高濃度的葡萄糖液,都能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復健的療程也可以減緩急性或慢性的疼痛。
最後,跑步場所還是建議在合適的地方,如運動場或運動專屬的路跑道。國外很流行城市街跑,但台灣的騎樓與人行道的設計似乎沒那麼理想,不平整或高高低低的路面對膝蓋還有腳踝也容易造成傷害。
運動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論任何年齡,但怎麼樣才能健康的運動,不造成傷害,除了有良好的動機以外,還要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免除運動傷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