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共振微電流(FSM)的介紹與臨床案例分享

 

神經內科 謝向堯醫師

台灣健保目前以西醫、中醫療法為主,著重在服藥、打針、復健、推拿等成熟的治療。但是對於常見的神經痛、軟組織水腫等症狀,有些患者無法依循上述治療得到良好的效果,在他們身上就變成了「疑難雜症」。

 ▎頻率共振微電流FSM介紹
俗話說,能幫助人的方式愈多越好,本院新進治療儀器「頻率共振微電流(Frequency Resonance Microcurrent,縮寫FSM)」,在過去物理學上知道「共振」可以在組織、空氣之間傳導,例如可藉由手上的電動汽車鑰匙打開車鎖。而在19世紀,國外醫界前輩發現可以用特定頻率傳遞到人體,治療特定病症。於1940年代,美國的自然療法醫師開始使用前人留下的頻率表,來嘗試治療疑難雜症。

隨著技術繼續改良,前人開始設計出微電流(小於500μA),是一般復健常用的低周波電流的1/1000,對人體無害、卻已經能達到治療效果。且科技進步,更可將所有功能濃縮在一台小機器中。

FSM主要是醫師分析患者不適症狀,調整兩種頻率的組合來對患部產生共振。第一種頻率是代表病況的頻率,例如修復疤痕、增加分泌、減少發炎等等;而第二種頻率是針對我們所要治療的結構,例如神經、肌肉、肌腱、內臟等等,每個部位有反應的頻率都不盡相同。


 ▎神經性疼痛,治療案例分享
神經科門診常會遇到「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許多人一輩子只要得過一次,病毒便躲到神經根裡面。在往後的人生,常常會因為疲勞、壓力、免疫力低下等等而導致神經痛復發。帶狀疱疹引起(或復發)的神經痛,據說是在疼痛排行榜裡居冠的,常造成患者痛哭流涕,寢食難安。雖然醫界使用抗憂鬱藥物、抗癲癇藥物、麻醉性止痛藥或貼布的經驗豐富,但不可否認有一群患者就是藥效不佳、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而卻步。

42歲王先生,在去年4月罹患帶狀疱疹,位置長在右前胸,神經學定位在胸椎第二、三節處。原本傷口已痊癒,但在8月時因工作繁忙、睡眠不足,原先感染區域疼痛又復發,於是來找我。我加了幾種藥品,對他來說疼痛能夠稍微緩解,疼痛指數從最痛是10分,減緩到6分;但是藥物的副作用讓他疲倦、無法專心工作,甚至便秘。

患者問我有甚麼其他治療方法?於是我想到FSM。在解說原理後,幫他施行治療。正極貼在他背後的胸椎神經起源處,負極則用沾濕的毛巾蓋住整片胸部疼痛的區域。因為電流極微弱,他在治療過程並未感受到不適。

隔周後他主動又來報到,表示治療後幾天內疼痛有明顯改善,自評疼痛指數只剩下3分,於是他又要求再做第二次FSM。患者共接受了三次FSM治療,最後回饋是疼痛指數只剩下1分;此後他再使用藥物治療半個月後,那次疼痛就幾乎緩解了。

FSM輔助療法可廣泛運用在神經性疼痛或麻痺,如中風、髓損傷、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肌肉筋膜受傷的消腫、傷口去疤、皮膚過敏、或內臟保健(如肺炎的慢性咳嗽),但得經醫師評估、排除禁忌症後方可使用。目前健保並未給付,需自費使用。

本院參照其他醫院治療的收費標準,每次療程視病症而異,需花費30-60分鐘不等。此外療效因人而異,建議同一病症治療三次以上,較能達到顯著效果,切勿治療一次就覺得無效。民眾如有相關需求,歡迎諮詢神經內科謝向堯醫師門診。

(圖一,當初感染皮膚痕跡)

負極則用沾濕的毛巾蓋住整片胸部疼痛的區域(見圖二)


FSM可以廣泛運用在神經痛、肌肉筋膜受傷的消腫、傷口去疤、皮膚過敏、或內臟保健(例如: 肺炎的慢性咳嗽),但得經醫師評估、排除禁忌症後方可使用。目前此輔助療法,健保並未給付,需自費使用。

本院參照其他醫院治療的收費標準,每次療程視病症而異,需要花費30-60分鐘不等。此外療效因人而異,建議同一病症有耐性的治療三次以上,較能達到顯著效果。切勿治療一次就覺得無效。

適應症:神經性疼痛及麻痺 (中風/脊髓損傷、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肩頸痛麻、腦霧、耳鳴、睡眠障礙


認識醫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