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健康殺手 —子宮內膜癌
婦產科 王郁菁醫師
「子宮內膜癌」是指發生於子宮內膜的癌症,是已開發國家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在台灣,新確診病例數逐年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已經超越子宮頸癌,位居女性生殖器官癌症首位,是近十年內成長快速的癌症之一。
▎認識子宮內膜癌
好發於40~60歲停經前或停經後女性,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病患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趨勢。疾病可細分幾種類型,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亮細胞癌、漿液細胞癌、腺肉癌則較為少見,但十分惡性。
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延遲停經、無生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雌激素過高以及具有卵巢顆粒細胞瘤的婦女。此外,肥胖會使脂肪組織生成過多雌激素,高濃度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生長,長期下來導致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和子宮內膜癌風險。但,女性朋友即使完全沒有上述特殊原因,也會有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子宮內膜癌症狀
異常出血是最主要症狀,九成子宮內膜癌都會發生;其他可能但少見症狀,如腫瘤壓迫出現下腹痛、解尿疼痛、性交疼痛。再三提醒,若發現經血突然變多、更年期停經後出血、月經週期突然不規則、兩次月經之間有不正常出血、滴滴答答流不停等現象,就可能是子宮內膜不正常增厚,建議至婦產科就診。
▎如何治療與預防
依據不同期別和年齡,治療方式也有別。主要以手術為優先,術後再依需要搭配其他治療方式加入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黃體素或抗雌激素療法、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一期類內膜型腺癌,分化良好,五年再發率約2.6%,五年存活率97.9%。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在於運動、體重與飲食的控制,以降低罹癌風險,重點如下:
1.減重:肥胖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BMI應控制在18.5~24 之間。
2.規律運動:運動可幫助調節體內荷爾蒙、提升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
3.飲食控制:避免攝取高油脂、高鹽、紅肉及加工肉品等食物,尤其油炸食物可能含人為雌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4.勿自行補充荷爾蒙:停經後若需要補充荷爾蒙應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購買藥物。切勿使用來源不明的胎盤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