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確診後的運動建議
體適能中心 高祥傑組長
編按:因應COVID-19確診人數攀升,本篇翻譯自「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指引文章並略作調整,期能幫助民眾擬定康復後的運動計畫。
確診COVID-19後,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有的無症狀,有的卻重症需住院治療。從被感染到康復,通常數天至一週內,症狀會好轉;但若病情長達好幾週甚至數月,並且有疲勞、腦霧(brain fog)、頭痛、呼吸短促、暈眩、情緒低落、焦慮等症狀,則稱為「長新冠症」(Long COVID),會影響到康復後的身體活動。相較於缺乏活動者,平時就有進行中等運動強度的人,免疫功能相對較好,規律的身體活動也有助於減少壓力及慢性疾病的風險。
▎確診隔離期間怎麼動?
如果確診前7天沒有COVID-19症狀,建議運動計畫應該包含:有氧、肌力、平衡與伸展運動。運動內容的速度、距離、阻力,應降到確診前運動強度的25%;如果在降至25%運動強度的後7天還是沒有症狀,那麼建議可慢慢增加強度。千萬不要整天坐在電腦或電視前,可在家保持走動或做家事,比如:打掃、洗衣服、洗碗盤等,總之讓身體動起來!
▎康復後的運動建議
✅播放音樂在家來回走動,或上下樓梯10~15分鐘,每天2~3次
✅播放自己喜歡的歌跳舞
✅看影片做運動
✅在住家附近走路或慢跑
✅騎腳踏車
✅去當地的公園活動,多接觸大自然
如果平時就有跑步習慣,在長距離跑步前,可先嘗試「間歇跑走」,多組數的3分鐘走路後接1分鐘跑步;當體能進步,再慢慢增加跑步時間或減少組間休息時間,直到體能與肌力能應付長距離跑步。值得一提的是,回歸身體活動,除了動起來外,更要注意安全並保持好心情,讓身心正向的復原健康。
出處: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21).Returning to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COVID-1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