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症候群
身心科 喻劍飛醫師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或功能異常,覺得生了病(ilness),就會去找醫師。而醫師會下診斷(diagnosis),再根據診斷決定治療方式。診斷大致上分二類,一類是身體方面的疾病,英文用disease表示,這類疾病大多都能找出身體上的病因;另一類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因為很少能找出身體方面的病因,所以英文用disorder這個字,表示身體功能失調、失序。還有一些診斷更是模糊,不但找不到身體上的病因,甚至能不能成為一個診斷,專家的意見都不一致,於是就把相關的症狀聚集在一起,稱為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這樣的一種疾病。
診斷標準
必須經過臨床的評估,為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疲勞,而且患病超過6個月,並非因過度運動引起,充份休息也不會好,且因此活動明顯減少。至少要包括以下4個或更多的症狀:
1. 自覺記憶障礙
2. 喉嚨痠痛
3. 淋巴結壓痛
4. 肌肉痛
5. 關節痛
6. 頭痛
7. 睡不飽
8. 運動後超過24小時仍感到疲勞無力
此外,也必須排除因其他身體或精神疾病引起這些症狀的可能。
治療方法
基本上仍要針對病因治療,可能的身體病因包括感染、肌肉問題、神經內分泌問題等等,可能的精神病因包括憂鬱、焦慮、性格、生活壓力、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等等。若有可治的病因,當然要對症下藥;其次,則要協助澄清生活壓力,以及解決之道;若發現有憂鬱、焦慮情緒,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是很好的選擇。
簡單的說,面對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採取『盡性知命』的態度。盡性,就是盡力瞭解這個疾病,除了自己認真搜尋相關知識外,也要信任專家的意見,配合醫師的治療與建議,努力維持該有的生活與作息。知命,就是要知道醫學雖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不要因為檢查的結果正常,反而懷疑有檢查不出來的不治之症,而要求更進一步的檢查。只要不危及生命,試著學會與症狀共存,避免過度的焦慮與憂鬱,以防止症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