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帕金森氏病
神經內科 賴思佳醫師
帕金森氏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好發於六十歲以上老人。隨著老年人口比重提升,帕金森氏病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截至2020年底,臺灣65歲以上者占總人口數16%,預計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認識帕金森氏病變得刻不容緩。
帕金森患者發病前其實都有預兆,當這些症狀出現,需多加注意,避免加速惡化。帕金森氏病早期診斷有四大症狀:
🔺 一、靜態性顫抖:通常由一側手抖開始,靜止休息時,拇指及食指輕微抖動,只要手一活動,抖動就消失。典型帕金森氏病甚至被形容如「搓藥丸或數鈔票」一樣的手抖。然而也有些病人先發現當他坐著不活動時,下肢會出現如打拍子般的腳抖。
🔺 二、僵硬:單側手腳感覺僵硬,及痠、麻、緊等不適感,病人自己有種使不上力的感覺,甚至呈現不自然的屈曲姿勢。手關節活動或被拉開時,有極大阻力。
🔺三、動作緩慢:單側手腳活動變得很慢、不靈活,活動起來會讓人感覺死板,不協調,跟不上對側肢體速度。
🔺四、走路困難:走起路來,單側手臂擺動減少,不協調,嚴重時會出現小碎步,腳像黏在地板上,甚至有一種「向前衝、停不住」的感覺。
帕金森氏症是因為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產量不足。當這些症狀發生時,病人腦中多巴胺細胞已有過半死亡凋零,必須及早到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階段。
目前帕金森氏病治療是以內科為主、外科為輔之策略。內科主要採藥物治療,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老年人常見疾病,帕金森氏病雖然無法治癒,但透過適當藥物治療,不只病況得以控制,症狀及生活品質更可大幅改善,壽命也不會顯著縮短。
除藥物治療外,針對特定的帕金森氏病,如嚴重顫抖症或難治之異動症,亦可考慮以手術方法,如腦深層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予以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以及語言治療,也可對於患者動作功能與語言吞嚥功能提供訓練協助。
帕金森氏病雖然是一種進行性神經疾病,但是病程較緩慢也比較良性。通常採藥物治療或輔以外科深腦刺激手術,可獲得良好改善,平均病程可達20年以上。帕金森氏病非絕症,及早就醫及早治療,人生一樣可以精采萬分。
了解醫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