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 ─ 蘇仁亮醫師專訪

 

「醫療不只和醫師的診斷、處置有關,也要注意病人整體感受,提供『全人醫療』。」超過四十年的長庚行醫經驗,耳鼻喉科的蘇仁亮醫師看診時,重視的不僅是眼前的疾病症狀,舉凡病程、病史、過去的用藥及副作用,乃至於病人的身心狀態,都是他慎重考慮的項目。細心又親切的診治,至今仍有許多老病患回來就診。

蘇醫師自1978年踏上行醫之路,之後便在長庚醫療體系服務,長年奔波於林口及嘉義兩院區。2017年退休後擔任顧問級主治醫師,並加入西園醫療團隊,至今仍每週兩天南下至嘉義長庚看診。求診原因包含各類耳鼻喉疾病,而在耳、鼻、喉的專業分科中,蘇醫師專攻「耳」,專治病症包括眩暈、耳鳴、中耳炎,另外也有兒童耳鼻喉科疾病,其中又以「眩暈」病人佔最大宗。

▎文明病:心理及生活習慣引起的眩暈
眩暈是平衡系統失調所造成的錯覺,像人在原地繞圈圈的「周圍晃動旋轉」感,常合併發生噁心、嘔吐等胃腸症狀。可能病因如中耳炎、發炎、循環障礙造成的機能失調,少數人則患有聽神經瘤;但在蘇醫師的患者中,最多的還是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眩暈,比例超過一半以上。當眩暈患者屬於突然發作、少見的發病年齡,蘇醫師會先透過X光或聽力檢查,確認是否為腦或耳部潛藏的病灶;若以上原因皆被排除,且為長期、持續性的發作,就可能是生活作息或壓力所引起。

「這類眩暈是一種文明病,開藥和生活作息調整是併行的,最好的藥在病人自己身上。」遇到這類型的病人時,蘇醫師會仔細詢問對方發病前後的過程,甚至家庭、職場上的可能壓力因子;找到根源後,除了開藥,也與患者討論如何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若患者願意配合改變,通常病情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最重要的是讓病人了解自己的身體並沒有出什麼大毛病,既讓他安心,也教他怎麼過生活。」蘇醫師說。

他強調,眩暈在各年齡層皆有,以中老年族群最多;年輕人多為生活或飲食不正常所導致;發生在小朋友身上的比例更低,如果有,就應特別注意是否有其他更嚴重的病因。

▎醫者談:兒童耳鼻喉疾病的特殊性
曾擔任林口長庚兒童耳鼻喉科主任,蘇醫師在兒童相關的治療經驗也非常豐富。他表示,成人和幼兒的治療有兩大不同之處,一是結構,二是表達方式。小孩的身體結構尚未發育完全,呼吸道也較狹窄,當發生呼吸道症狀時,情況會比成人更急迫,如嬰幼兒常見的「會厭軟骨軟化症」可能因軟骨之內陷而造成呼吸窘迫;另外若發生感染,無論是喉頭還是氣管腫脹,都會造成小孩呼吸窘迫,需盡快處理!萬不得已須做侵入性治療如插管或氣切時,器械也須更精細,困難度和所需技術也相對提高。

在表達能力上,由於小孩較難精確表達,因此跟家屬的溝通及來自家屬的協助非常重要。蘇醫師除了教家長如何固定兒童,也會詳細解釋孩子的病情及後續處置,讓父母放心。

▎四十載:行醫的欣慰與喜悅
風趣幽默、帶點童心的蘇醫師,被同事暱稱為「蘇爺爺」;他開玩笑說,自己從醫以來的最大成就是和同事、後輩相處十分融洽。2013年起,除了原本的林口長庚,蘇醫師另增加嘉義長庚的門診,當時恰逢該科醫療人力短缺,蘇醫師本著道義和使命感一路支援、提攜後進,培養出眾多子弟兵,即使退休後離開林口長庚,嘉義長庚卻持續看診至今。他謙稱這並非自己的功勞,但能親眼看見嘉義長庚如今的蓬勃發展,確實讓他很高興。

行醫超過40年,對一名醫者來說,最開心的是什麼?蘇醫師說,是曾經的病人治好了、再次回來看自己的時候。「來西園後,曾碰到以前在長庚治療過的小朋友來門診,當時已經治療好了,現在因為其它問題來找我。看到小朋友長大了,覺得滿欣慰的。」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當年蘇醫師離開林口長庚後,有病人從北部特地南下嘉義找他;或是老病人碰到新問題,又回來找他醫治;偶爾也會收到病人寫的小卡片,甚至有以前醫治的小朋友,後來考上長庚醫學院,現在也成了醫師。這些都是蘇醫師深獲病人及其家屬信任的例證。

針對今年持續升溫的新冠肺炎疫情,曾經歷過SARS的蘇醫師提醒大家,疫情流行至今已兩年多,民眾也漸漸習以為常,但病毒及症狀變化快速,避免染疫仍必須維持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染疫者也須盡量避免傳播給別人,做好全民防疫,共度這「疫」難關。


醫師介紹
認識耳鼻喉科
預約門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