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助控制-阻斷關節炎的惡性循環
復健科 徐伯誠主任
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求診原因,不僅容易變成慢性困擾,有時還會因為關節活動量增大,造成急性症狀加劇。
退化性關節炎與許多因素有關,除了年齡,還有基因(可能有家族遺傳傾向)、性別(女性較男性多)、過往運動傷害或意外損傷等。此外,還跟「肥胖」有顯著關聯;據國外研究數據顯示,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5以上的人比起小於25者,罹患關節炎的風險是後者的兩倍。
▎體重如何影響關節
以身體需承重的關節「膝關節」來說,走路時承受全身1~2倍的體重,上下樓時會承受3~4倍,而蹲跪姿勢甚至可高達8倍之多。肥胖,長期可能導致膝關節磨損,造成關節間隙縮小、損壞軟骨,引起關節發炎且疼痛。
另外,國外研究也發現,脂肪細胞會釋放發炎反應物質,造成關節與周邊軟組織發炎,影響關節炎症狀與嚴重度;發炎物質還可能與疼痛感有關,造成主觀上疼痛感加劇,且會透過血液循環,影響到全身關節,造成沒有負重的關節也可能出現症狀,例如肥胖患者的手部關節炎比率也比較高。
▎肥胖與關節炎的惡性循環
肥胖與關節炎之間的關聯性錯綜複雜,生活習慣、身體活動下降等造成肥胖,肥胖後若有關節疼痛,會更加阻礙患者的運動,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打破肥胖與疼痛的循環,是控制關節炎重要的治療策略。
▎改善症狀,體重控制是重要起步
各國骨科或風濕科醫學會的指引中,都將「生活習慣調整」與「減重」列入關節炎的首要治療對策。研究指出,減重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減重後的關節炎患者,其關節退化速度可能會延緩,避免長期需要手術接受置換的比例。
減重手段,包括:飲食控制與適度運動,對於膝關節炎患者來說,「循序漸進地運動」是重要的原則。建議先從養成適度身體活動的習慣開始;運動種類應包括有氧、阻力及伸展運動,常見運動包括:游泳、室內單車、皮拉提斯或瑜伽等。
▎關節疼痛,多種介入治療可協助
關節若持續疼痛或急性發作時,建議尋求醫師協助評估與診斷。復健儀器(深層熱療、電療與低能量雷射等)可作為保守治療一部分,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則可幫助緩解疼痛。另外還有許多新的治療方法可協助緩解疼痛,介紹如下:
1.超音波機器診斷與介入治療:利用超音波診斷關節是否出現關節積液,並且在超音波機器導引下,將富含發炎物質的積水抽除;或將超音波導引注射用於關節或關節旁組織注射(如葡萄糖水、玻尿酸、自體血小板濃縮液等),輔以神經阻斷做短期疼痛治療。
2.運動治療:許多關節炎患者少有運動習慣,加上老化,可能出現許多全身性失能。可透過運動治療協助強化肌群及維持關節柔軟度,並輔以徒手矯治,讓關節疼痛緩解、增進功能。
3.高能量雷射治療:屬於非侵入性治療,利用雷射光之生物調節來達到治療效果,研究發現可促進細胞粒線體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關節炎急慢性疼痛有緩解效果。
關節炎的治療方式甚多,但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未必一致,而且疼痛治療的過程往往需要時間,建議有相關需求的患者至本院門診進行諮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