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激烈運動少喝水 小心「橫紋肌溶解」

 

 

家醫科 林智文醫師

40歲男性,門診主訴當日下午開始出現深色尿液,併有雙側大腿痠痛,但解尿並無灼熱疼痛情形。無過去病史,近日無服用任何藥物,當日上午有做健身及重量訓練。門診理學檢查發現,生命徵象(體溫、呼吸、心跳、血壓)均正常,僅左側大腿明顯腫脹及出現壓痛,但並無肋脊角敲痛現象。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GOT 219 / GPT 95,正常值均為40以下),肌酸激酶偏高(CPK 28803,正常值140以下),尿液檢查發現尿蛋白(2+)濃度高,潛血3+。

▌前言

國內運動風氣盛行,如自行車、馬拉松、健身、瑜珈等皆廣受歡迎,但伴隨而來的是各式各樣急性運動傷害,從輕微的肌肉酸痛、扭傷、韌帶傷害、肌腱發炎,到嚴重的骨折、脫臼等,屢見不鮮。上述個案即是典型的「運動引發的橫紋肌溶解症」。

在高溫環境,如果未做好熱身,或平常沒有鍛鍊、忽然一次接受高強度並超過自己耐受程度的運動,或在潮濕悶熱環境下長期進行勞力密集工作、未補充足夠水分,就容易發生這樣的情形。其表現與延遲性肌肉酸痛或泌尿道疾病有部分類似,容易被忽略。若發生橫紋肌溶解症,輕則補充水分、多休息;重則需要住院觀察,更甚者會有急性腎衰竭及生命危險,不可不慎!


病因

骨骼肌(橫紋肌)細胞受到各種原因的傷害,導致細胞被破壞,釋出肌球蛋白與電解質等物質進入血液循環,而對各器官系統(尤其是腎臟)造成傷害。除了過度運動外,感染、外傷與壓砸傷、肌肉血管阻塞、電擊傷害、藥物與毒素、酗酒、電解質失衡、遺傳基因異常、自體免疫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


症狀

以肌肉疼痛、無力、深色尿三者為主要表現,但也有患者無上述症狀。疼痛程度因人而異,在近端肌群(如大腿、肩、下背、小腿)表現明顯。其他全身性的表現則可能有發燒、倦怠、噁心、嘔吐、腹痛、意識狀態改變等,視病情的進展而定。


醫學檢查

理學檢查時,運動引發的橫紋肌溶解症可看到肌肉腫脹、壓痛,少數患者甚至有組織缺血性受傷的皮膚顏色變化(如水泡脫色)。透過實驗室檢驗,則可看到肌酸激酶上升,通常至少超過5倍正常值上限。尿液檢查可發現外觀上呈現紅棕色(茶色尿或可樂色尿),尿液試紙潛血反應呈陽性(3+到4+),但顯微鏡檢查卻發現幾乎沒有紅血球,而是看到肌球蛋白柱(myoglobin cast),因為潛血反應的來源是肌肉細胞受傷導致肌球蛋白釋出並過濾到尿液中。

其他的檢驗發現,則以肌肉細胞受傷的機轉為主要表現,例如高血鉀、高血磷、高尿酸血症、低血鈣等。


處置與預防

一旦確定是橫紋肌溶解症,醫師要及早辨識出病患是否需立即住院接受治療,並維持體液與電解質的平衡。在急性期,為了預防急性腎衰竭,通常須給予大量的生理食鹽水靜脈輸液,同時監控每小時的尿量、矯正電解質的異常,若有危險徵兆,需盡速轉介血液透析治療。

運動造成的橫紋肌溶解症,其預後取決於是否有嚴重的併發症、是否及早診斷與接受適當治療。一般來說,橫紋肌溶解症的致死率約在8~10%,如果進展成急性腎衰竭,死亡率會高出許多。

平日的運動訓練,避免在空腹時運動或暖身,並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多喝水並保持足夠的小便量,都是預防運動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策略。運動前審慎評估,針對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有更多認識,了解自身狀況並提高警覺,就能達到早期診斷治療及預防併發症的目標。

了解醫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