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暈眩偏癱,小心準中風「暫時性腦血管缺血」!

 

神經內科 謝向堯醫師

陳媽媽六十多歲,平時有高血壓與高血脂,規律在門診看診。前陣子天氣較冷,某天清晨她剛起床準備運動時,突然覺得頭暈、心悸、視力模糊,連帶右腳一軟,差點跌倒。她連忙呼喚同住的女兒,將她送到醫院來。

從陳媽媽家裡到醫院,約莫三十分鐘。到達醫院時,已經沒有上述症狀。急診醫師看了看,沒有發現異狀,故請神經科醫師會診。

初步理學檢查沒發現問題,但根據發生前後的病史與相關症狀,擔心有「暫時性腦血管缺血」的可能,故請陳媽媽暫時住院,並安排相關檢查及治療。

▎何謂暫時性腦血管缺血?
為腦中風的表現之一。眾所周知,最典型的腦中風就是血管塞住腦部特定區域,導致一手一腳無力、講話模糊,或合併其他症狀。而暫時性腦血管缺血簡單來比喻,就是腦部快中風了,但在血管完全塞住前一瞬間又自然通了,所以沒有留下後遺症。從症狀發生到完全恢復正常,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

儘管如此,醫師還是建議陳媽媽住院觀察及檢查,用藥之外還打點滴補充水分。因為暫時性腦血管缺血雖然沒留下後遺症,仍然必須視同「準中風」處置,否則幾天之內很有可能再度發生類似症狀,搞不好就真的血管塞住了也說不定。

▎發生原因
血管塞住導致不通,最常見就是平時血管就有硬化(甚至狹窄),因為陳媽媽有高血壓與高血脂等危險因子,這種機率並不低。此外,根據主訴,陳媽媽在清晨剛起床時(移動中)出現上述症狀,且自述當時合併心悸,醫師也須考慮她是否有潛在心臟問題,例如當下出現心律不整,或心臟裡有血栓打出去暫時塞住腦部血管。

▎檢查與治療
除了確定血壓、血脂是否控制良好之外,通常需要做頸動脈超音波(CCD)以評估血管狹窄程度。大多數的血管硬化如果在可接受範圍以內,只需服用預防中風的藥物即可(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假如血管硬化超過預期,例如狹窄程度超過70%,因為有很大機率發生再度中風,除了服用藥物外,甚至必須考慮做介入性治療,也就是在重要血管特別狹窄處擺放血管內支架、撐開血管。

假如醫師懷疑患者腦內血管有廣泛硬化,或是其實本次事件之前可能早已有過中風跡象,由於頸動脈超音波並無法完全看清腦內較深層血管,甚至必須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或磁振造影血管攝影(MRA)去釐清腦內狀況。

針對陳媽媽的心臟部分,至少須做心電圖(EKG);必要時還得評估心臟超音波(cardiac echo),或安排長時間心電圖(holter)以釐清是否可能有陣發性心律不整、心臟血栓或瓣膜疾病等等。萬一心臟也有問題,也須會同心臟科一併處理相關疾病。倘若如此,用來預防中風的藥物考量也會跟著不同,可能是抗凝血藥物、或合併控制心跳藥物等等。

總而言之,發生腦中風或暫時性腦血管出血,除了當下在醫院須做處置,防止症狀惡化之外,最重要是找到引起此次事件的合理原因,盡可能矯正根本原因,才能減少復發機會。


認識醫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