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防疫 正確認知不焦慮

 

諮商心理師 蘇湘涵

 

新冠肺炎(COVID-19)已成為民眾近幾個月來的關注焦點,像是病情案例的增加、經濟工作的減少、防疫物資的控管等,這些社會現象變成我們生活壓力來源,加上新聞媒體大量播送相關訊息,讓大家幾乎隨時沉浸在疫情漫延的恐慌中。這類的恐慌焦慮情緒是來自於對未知疾病的害怕、不確定感、失控感、過度負面的想像,甚至是無助感。焦慮情緒會令我們在生活中難以專心、失眠、胸悶、頭痛、免疫力下降等。

該如何面對疫情的焦慮感受,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趨吉避凶:「吉」,選擇正確性的資訊來源,拿回自己的掌控力!可透過政府官方的訊息為主,例如:臉書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的粉絲專頁;Line的疾管家、訊息查證等帳號。建議每天定時定量觀看新聞即可,減少被媒體「凶神惡煞」的誇大數字或文字渲染你的恐慌指數。

2.開源節流:增加「開心源頭」。在備感壓力的時刻,應增加休閒活動,如在家可欣賞音樂、戲劇、繪畫、閱讀、打電玩、居家運動等;或是安排到戶外健行、登山、踏青、騎腳踏車等。倘若焦慮已明顯影響生活狀態,不妨嘗試練習抒壓方法,像是向友人傾訴情緒、腹式呼吸、肌肉放鬆訓練、正念冥想等,以舒緩身心狀態與增進情感間的支持。另外,需注意「節制流動」,減少去公共娛樂場所、不出國等活動,外出到高風險場所時,應配戴口罩減少飛沫傳染,以及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清潔。

3.正向思考:理解疫情期會有結束的時候,生活會有無法控制的事物,想想自己做得好的防疫因應,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更進階的轉念法,您可以試著將此困境視為轉機,譬如民眾更加注意自我的身體健康狀況,或認為戴口罩走在路上的帥哥美女變多等,採黑色幽默的角度看待現況。

有效面對疫情焦慮,就是讓自己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放鬆心情,才能保持健康的免疫力對抗病毒。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