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老人健檢報乎你知,癌症篩檢要把握 |
日期: | 2/7(五)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李玉娟 護理師 |
主題: | 糖尿病運動保健 |
日期: | 2/10(一)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如何用藥才安全 |
日期: | 2/24(一)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郭子靖 藥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3 |
日期: | 2/4(二)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4 |
日期: | 2/11(二)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糖尿病防治 |
日期: | 2/14(五)09:30-10: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李郡明 個管師 |
主題: | 老人健檢報乎你知,癌症篩檢要把握 |
日期: | 2/14(五)10:30-11: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李玉娟 護理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5 |
日期: | 2/18(二)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eat起來 營養跟著來 |
日期: | 2/21(五)14:00-15:00 |
地點: | 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大理街175巷27號)(限55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60493#1820、1830) |
講者: | 謝宜珊 營養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6 |
日期: | 2/25(二)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老年的怦然心動術 |
日期: | 2/26(三)12:00-13:00 |
地點: | 雙園靈糧福音中心(西園路二段362號4樓)(預先報名,電話:02-23077700) |
講者: | 蘇湘涵 心理師 |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認識糖尿病 |
日期: | 1/6(一)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李郡明 個管師 |
主題: | 年節飲食 聰明吃 |
日期: | 1/13(一)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王佩琪 營養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1 |
日期: | 1/14(二)10:00-11:0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新春祝福-名家揮毫寫春聯 |
日期: | 1/16(四)10:00-12:00 |
地點: | 西園醫院一樓 |
講者: | 西園醫院、萬華社區大學 |
主題: | 新春祝福-名家揮毫寫春聯 |
日期: | 1/17(五)10:00-12:00 |
地點: | 西園醫院一樓 |
講者: | 西園醫院、萬華社區大學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2 |
日期: | 1/21(二)10:00-11:0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教練 |
急性心肌梗塞指供應心臟血管產生粥狀硬化,使血管內壁形成斑塊並增厚,在某些特定時間及條件下,血管內壁斑塊破裂致堵塞血管,心臟肌肉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壞死,造成心臟功能迅速惡化,是一個非常危急的重症。在台灣每年大約有接近2萬人罹患心肌梗塞,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會在發病1小時內死亡。所以,病人突然感覺胸口悶痛、胸前有壓迫感、喘鳴、盗汗、全身乏力的時候, 應迅速就醫,以便釐清病情。 ▍心肌梗塞發生時的治療方式 當確診急性心肌梗塞後,首要任務就是要儘快把已經或接近堵塞的血管打通(又稱血管再灌流治療),儘量減少血管堵塞對心肌損害。臨床上有兩種血管再灌流治療方法,包括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或緊急心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手術。 某些嚴重心肌梗塞可能需要進行緊急開心手術救命,實務上究竟哪種治療方法對患者比較恰當,則有賴於臨床醫師按照台灣以及國際最新心肌梗塞治療指引和患者當下狀況,作最好判斷。在生死一瞬間時刻,建議患者及家屬應與醫護人員充分配合,冀能使得到最快速、最妥善治療。 ▍治療後 須持續嚴謹控制生活習慣 即使迅速完成血管再灌流治療後,心肌梗塞本身還是有可能造成各種嚴重併發症,如急性心臟衰竭、肺水腫、休克、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液及填塞、二尖瓣膜損害、心中隔或心臟外壁破裂等。患者仍必須住院(加護病房)輔以藥物治療及密切觀察病情後續變化。 當情況穩定下來,出院前應再次評估心臟功能及活動能力。患者往後需要定期服藥,並更嚴謹控制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肪。鼓勵改進有害的生活習慣,如戒瘀、戒酒、低鹽、低油飲食等。 患者應積極參與心臟復健訓練,透過輕度至中度運動訓練能降低心臟對氧氣需求量,減少心絞痛或心律不整發作次數,提昇日常活動持久力,改善心肺功能,有效減低心血管疾病再發生率。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或功能異常,覺得生了病(ilness),就會去找醫師。而醫師會下診斷(diagnosis),再根據診斷決定治療方式。診斷大致上分二類,一類是身體方面的疾病,英文用disease表示,這類疾病大多都能找出身體上的病因;另一類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因為很少能找出身體方面的病因,所以英文用disorder這個字,表示身體功能失調、失序。還有一些診斷更是模糊,不但找不到身體上的病因,甚至能不能成為一個診斷,專家的意見都不一致,於是就把相關的症狀聚集在一起,稱為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這樣的一種疾病。
診斷標準
必須經過臨床的評估,為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疲勞,而且患病超過6個月,並非因過度運動引起,充份休息也不會好,且因此活動明顯減少。至少要包括以下4個或更多的症狀:
1. 自覺記憶障礙
2. 喉嚨痠痛
3. 淋巴結壓痛
4. 肌肉痛
5. 關節痛
6. 頭痛
7. 睡不飽
8. 運動後超過24小時仍感到疲勞無力
此外,也必須排除因其他身體或精神疾病引起這些症狀的可能。
治療方法
基本上仍要針對病因治療,可能的身體病因包括感染、肌肉問題、神經內分泌問題等等,可能的精神病因包括憂鬱、焦慮、性格、生活壓力、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等等。若有可治的病因,當然要對症下藥;其次,則要協助澄清生活壓力,以及解決之道;若發現有憂鬱、焦慮情緒,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是很好的選擇。
簡單的說,面對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採取『盡性知命』的態度。盡性,就是盡力瞭解這個疾病,除了自己認真搜尋相關知識外,也要信任專家的意見,配合醫師的治療與建議,努力維持該有的生活與作息。知命,就是要知道醫學雖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不要因為檢查的結果正常,反而懷疑有檢查不出來的不治之症,而要求更進一步的檢查。只要不危及生命,試著學會與症狀共存,避免過度的焦慮與憂鬱,以防止症狀惡化。
登革熱好發在熱帶及亞熱帶國家,台灣每年五月起氣候潮溼溫暖,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藉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叮咬傳播,蚊體特徵為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埃及斑蚊』多棲息在室內尤其是深色之窗簾、衣服、布幔等陰暗處;『白線斑蚊』原為森林地區蚊種,演化適應了城市環境,多停留在植物或戶外陰涼處。只要環境中存在適當的孳生源,登革熱流行就不會止息。(註:孳生源為任何積水、病媒蚊能夠產卵衍生後代的容器,即『所有積水容器』)。
感染發病
登革熱經由帶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將病毒注入人體內増殖,除非病媒蚊死亡,否則牠終生具有傳染病毒的能力。發病症狀: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或噁心、嘔吐等,潛伏期約 3-8 天。發病前 1 天至發病後 5 天為「可感染期」,此時被病媒蚊叮咬就有可能發病。登革出血熱較為嚴重,發病3-4天後身體會有出血現象,例如皮下出血、牙齦、眼結膜、鼻、胃、子宮出血,也有人出現腹水和肋膜腔積水。若未及時就醫治療,死亡率可達10~50%。
檢驗治療
醫院是防疫第一線,為積極發現登革熱疑似病例,杜絕境外移入個案造成本土疫情延燒,就醫時可先做血液快速檢測,掌握時效及早介入防治措施。不論檢測結果陽性或陰性,需再經疾病管制署實驗室更多項檢驗以確診。目前沒有治療特效藥物:(1)一般採行支持性療法,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休息、補充水分,症狀在感染後1-2週會自行痊癒。(2)自發病後五日內,注意預防蚊蟲叮咬,避免將疾病傳給家人或周遭朋友。
防疫措施
104年12月全球首支登革熱四價活性減毒疫苗問世,適用9- 45歲的兒童及成人,在墨西哥、菲律賓、巴西及薩爾瓦多已陸續上市,臺灣尚未核准。其實積極清除環境中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才可根本防治,建議:(1)家中裝設紗窗紗門 (2)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3)睡覺時掛蚊帳 (4)使用捕蚊燈或電蚊拍 (5)必要時塗抹含DEET防蚊藥劑 (6)生病期間儘量在家休息。
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社區發生登革熱病例,社區內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傳染,甚至造成群體傳播。大家共同落實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並維護,才可避免社區發生登革熱大流行。
還記得女子奧運舉重金牌選手在世界矚目下舉起槓鈴,鈴聲響起,全場歡聲雷動的片刻嗎? 回想一下,前兩天去菜市場多買了幾樣菜提回家就感覺手臂好痠啊,為甚麼呢?
肌肉,是所有動作的基礎,人體由骨骼組成基本架構,在神經的支配下,肌肉透過收縮伸展去牽引骨骼,讓我們可以健步如飛,追公車、搬重物、打掃庭院,甚至完成一場鐵人三項比賽。肌力在演化上是人類老祖宗攸關生存的要件,不管與野獸搏鬥還是逃命,沒有足夠的肌力,就準備成為別人的午餐。當人體缺少肌力,我們恐怕連從床上翻身都有困難,更別說旋開瓶蓋了。現代人類的生活型態越來越輕鬆,拿起手機就搞定大半的事情,有沒有想過,用進廢退的肌肉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呢? 這個問題,讓我們透過肌力檢測來回答吧。
肌力檢測依目的和對象而有所不同,可做為訓練的依據,也可做為判斷疾病的風險,對於運動選手,教練會用器械去測量或推估最大反覆次數(repetition maximum, RM),再安排適合的訓練菜單。對於年長者,醫師可以利用肌力檢測來診斷肌少症。此外,依特定測試部位,也可選擇不同的項目。簡單來說,肌力檢測提供了一個功能性的試驗,用來判斷人們是否有足夠的肌力適應所需,例如競技運動或是日常生活。
許多人習慣接受定期健康檢查,但卻未必意識到肌力檢測其實也是健康檢查的一環,除了抽血量血壓和影像檢查,更應該建立健康體適能的觀念。體適能要素除了人們較熟知的心肺耐力之外,其實還包含了肌力,柔軟度、平衡感、敏捷性、反應力等等,而肌力檢測,顧名思義就是測量肌肉的力量,而肌力與健康息息相關。其中,握力計是一個操作容易,且能預測疾病的簡易工具,研究顯示較佳的握力與較低的死亡率呈正相關,肌少症也採用握力計來輔助診斷,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若身體組成分析同時發現肌肉量不足,便符合臨床上肌少症的診斷。
對於年長者,步行速度是重要的健康指標,隨著年齡增加,負責快速收縮的肌纖維(白肌或快縮肌)數量會顯著下降,負責持久收縮的肌纖維(紅肌或慢縮肌)則相對維持,導致年老時行動變得緩慢,跌倒的風險大增。因此測量步行速度,算是一種變相的肌力檢測。若要分別測試上下肢肌耐力,也可以測試啞鈴一分鐘手臂二頭肌彎舉,和30秒內從椅子上站起坐下的次數。一般國民體適能檢測中,會使用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次數來做為肌耐力的測定項目。肌力檢測完成後,對照常模能比較與同年齡層的優劣程度和風險高低。
養肌防老,肌不可失,你準備好進行肌力檢測了嗎?
女人除了要面臨月經的不適,還會遇到懷孕與生產的危險。在這個專屬母親的節日裏,除了向偉大的母親們致敬外,也讓我們藉這個機會來了解一下何謂產後憂鬱症。
何謂憂鬱症?
依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鬱症的診斷,必須在二週內,幾乎每天(整天),都有下列9項症狀的5項以上: (至少要包含1和2其中一項)
1. 心情憂鬱。
2. 明顯對所有活動皆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3. 食慾或體重明顯降低或增加。
4. 失眠或嗜眠。
5. 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
6. 疲倦或無精打采。
7. 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8. 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自殺計畫或舉動。
而且這些症狀造成顯著的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
何謂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的正確診斷名稱應為「鬱症,有分娩前後發作」,因為有一半以上產後憂鬱的患者,在懷孕期已有症狀,並非產後才得到這個疾病。它的診斷標準和憂鬱症一樣,差別只是發作的時間在懷孕期或產後四週內。此外,婦女在這個階段不只有可能鬱症發作,也有可能躁症發作、混合發作(同時有鬱症和躁症的症狀),甚至精神病發作。因此,這個疾病的病因可能和一般的精神病一樣,只是孕婦因為生理變化、心理壓力(非預期懷孕、教養問題…等),“誘發”了原本潛在的體質因素而發病;並非僅僅因為懷孕就會得到產後憂鬱症。
如何面對產後憂鬱症?
因為沒有藥能保證不影響胎兒,所以面對產後憂鬱症,預防勝於治療才是上策。若婦女本身為精神疾病患者,宜和醫師討論懷孕產子的利弊,再做決定。正在服藥的患者,也要和醫師討論停藥的可能性,再考慮懷孕。所有適婚的女性,都應想清楚生孩子的目的,以及孩子的教養計畫,甚至婚後的生活適應,以免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懷孕,造成心理的壓力。而旁觀的我們,儘量做個安靜的支持者,多陪伴與傾聽,以肢體語言及行動表達我們的同理心,少給言語安慰及建議。若症狀仍未改善,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危及胎兒,則應該就醫。
18世紀開啟了工業革命,機器大量取代人力,19世紀接續電力的廣泛使用,目前第三次工業革命正方興未艾,資訊完全數位化,傳統工業更徹底的自動化,無形中我們已身處人類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工業革命浪潮,這場革命還火熱的進行中。這一代的人,不只在工作的場域、在學校、在家中,個人的口袋中、提袋中3C產品絕對存在,而且已無法從生活中消失。
3C產品已成為知識、資訊獲取的重要依賴,也成為娛樂工具,與他人交流,個人生活紀錄與作品呈現重要的媒介,完全已不可被取代。
以一個個人為例,早晨靠著手機設定的鬧鐘起床,之後察看氣象,氣溫決定出門的穿著,無所不有的APP,又體貼的提供生活一切需求,火車、巴士時刻表、演唱會、電影的場次及購票、查看櫻花、秋楓的訊息、食譜及料理方法、預訂機票及旅館、餐廳與咖啡屋等名店的人氣排名,無一不依賴數位資訊。
旅行的時候,手機又發揮了導航的功能,路癡也可以化身成為導覽行家,當一天結束之後,還可以查看這一天步行了多遠,心肺功能的強化了多少,3C電子產品已和許多人,不分年齡的產生了難分難捨的關係,偶有一天忘了攜帶手機,那一整天,就有如漂流荒島的魯賓遜,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無時無刻讓自己的眼睛近距離接觸科技產品,是否對於眼睛健康產生傷害,也成所有人共同的擔憂。
目前並無明顯證據顯示,使用數位產品會造成永久性的視覺傷害,但長時間使用確實會產生”數位性眼疲勞”。統計中顯示,每天使用2小時以上,有半數以上的人會出現不適症狀,如眼睛疲勞、乾澀、眼睛癢、灼熱感、視力糢糊、複視、無法聚焦、肩頸酸痛、頭痛,既便是年青族群,也難以倖免。
據調查25%的孩童,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3小時,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加上戶外活動時間的減少,與近視度數的增加是有關的,成長中的孩童,在戶外的自然光下活動,有助於避免近視的形成及惡化。
生活中,電腦的使用已無法避免,但有些作法可以減少不適症狀的出現,如工作中經常休息,讓眼睛看向20公尺外的遠方,降低電腦上方來自天花板光源的亮度,以減少炫光,保持適當的眼睛與電腦的距離(50~60公分),舒適的座椅,保持良好的坐姿,配戴度數正確的眼鏡,加大螢幕字體,調整色澤及對比,並牢記著經常眨眼。重度使用者應該定期檢查眼睛。
日照有助於維持規律的生理時鐘及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才能減少眼睛的不舒服感,故戶外的活動、運動都是必要的。
逢年過節親友聚餐,免不了小酌兩杯,然而黃湯下肚後,有人面不改色,有人卻成紅面關公,為什麼呢? 酒量,其實跟體內解酒酵素的強弱有關。解酒酵素分解能力強,自然就是「好酒量」;相反的,天生這兩種酵素代謝速度慢,則易醉。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分2個重要步驟,先從(1) 乙醇(酒精)變成乙醛,(2) 再將乙醛變成乙酸。
而這兩個步驟快慢跟不同解酒酵素有關,(1)乙醇脫氫酶 (ADH)及(2)乙醛脫氫酶(ALDH)。體內這兩種酵素的多寡由先天基因決定,後天是不能改變的。ADH1B基因決定乙醇脫氫酶的解酒力高低 (酒量好壞),ALDH2基因則與乙醛脫氫酶有關,並決定乙醇是否易堆積造成細胞受損。前者(ADH)功能差者喝了酒,容易感覺飄飄然,也就是許多人享受喝酒的快感;但也易語言失控、運動失調,嚴重者記憶空白,酒精上癮。後者(ALDH)功能差者喝了酒,因乙醛代謝不了造成堆積,舒張血管而臉紅,頭暈、噁心、嘔吐、心跳加速。
喝酒臉紅不是循環好, 而是解酒酵素缺乏。所以說酒量的好壞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白人多數遺傳到活性較低的「乙醇去氫酶」及活性較強的「乙醛去氫酶」,產生乙醛速度慢但分解快,喝酒幾無不適症狀,易多喝酒,也易上癮。 而亞洲人遺傳活性較強的「乙醇去氫酶」及活性較低的「乙醛去氫酶」,酒後易不適,造成酒後臉紅,外國人特稱為亞洲人潮紅(Asian flush)。台灣人體質屬乙醛去氫酶缺乏者(ALDH2 Deficiency)高達47%。嚴格說來酒後潮紅,其實就是乙醛中毒。而且乙醛對許多器官都有毒性,更可能是致癌物。當喝酒會臉紅者不理身體的警訊,長期過量飲酒,將使得罹患肝癌、食道癌或口咽癌的風險比例上升為正常人的50倍。另ALDH2基因型也可預測常用於急性心絞痛發作之藥物-硝化甘油舌下片(俗稱救心)的藥效反應,乙醛去氫酶缺乏者含硝化甘油舌下片擴張心臟冠狀動脈效果差,這類人更應及早預防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有一些人的酒量是練出來的,隨着飲酒頻率和攝取量的增加,身體漸漸適應酒精的刺激,不適感逐漸減少,從一杯就倒到千杯不醉,這代表對酒精的耐受性增強了。事實上,身體對酒精的分解能力沒有提升,所以看似「更會喝」,其實只是身體正在承受更多分解不了的毒素,而在分解能力基因早決定的情況下,就會加速損傷體內器官,”喝酒有害健康”指的正是這種情形。中國人的飲酒文化,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加深了酒精對身體危害,其實喝酒量力而為,自己不追酒,也不灌人酒,才能品嘗美酒帶來的欣快感,卻不至於傷身。
ADH1B基因及ALDH2基因檢測可提供個人酒精代謝能力的分析,及早發現解酒酵素缺乏者之重大疾病的高危險傾向,避免豪飲傷身,並及早因應與預防。
需經常應酬者、喝酒會產生明顯不適感者、心血高風險群。
尿失禁的發生率很高,世界各地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有尿失禁,但小於10%的人會主動尋求治療。尿失禁的定義,就是有時候沒辦法自我控制,突然就有尿液流出,常見於產後女性及停經後的婦女。
有尿失禁的人可能不以為它是一個疾病,以為是小問題,對身體的危害不大,畢竟不像其他如心血管疾病,會危及生命。但是事實上,尿失禁在生理方面可能會引起濕疹、皮膚及尿路感染,同時它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我們在臨床上常見到的老年人尿失禁嚴重到了不敢出門,出門怕找不到廁所,即使墊上護墊,還會跑出尿騷味。因而不安、焦慮、喪失自信心,不出門導致社交封閉。
女性尿失禁可分成四大類: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與恆漏性尿失禁。最常見的尿失禁是「應力性尿禁」,也就是婦女只要咳嗽、打噴嚏、跑跳、放聲大笑或提重物,就會漏尿。
尿失禁最佳治療方法,是以病人為導向的,評估病人的年齡、日常生活、工作性質,再加上臨床客觀的檢查,整體評估後再做最後的治療建議,下列針對「應力性尿禁」的主要治療建議
非手術治療部分有三:
(1) 骨盆肌肉收縮運動療法(凱格爾式運動)
教導病人坐著、躺著、站著時想像自己正在解小便,而試著要忍住小便,夾緊肛門周圍及會陰部肌肉,如此反覆練習此收縮,但此運動對於嚴重尿失禁及伴有膀胱脫垂病人較無效。
(2) 雷射治療
和一般做瑜伽或是做各式的縮肛運動不同,因為是利用深入陰道內的雷射進行陰道整個通道環型的治療,透過組織凝結熱效應來刺激膠原蛋白新生,改善鬆弛和乾澀,進而達到收縮緊緻,會比一般體外收緊運動更有感,輕、中度的尿失禁患者因此獲得改善。
(3) 生理回饋行為療法
生理回饋行為療法乃是結合肌電圖及電腦影像的方式,引導病患做正確骨盆肌肉收縮運動,進而增強骨盆肌肉對尿道及膀胱支撐力量。
手術治療
無壓力式陰道吊帶懸吊術。新式的吊帶手術,治療效果很好,且該「吊帶」健保有全額給付。該手術方法,傷口小,且在陰道內,大大減少術後的疼痛,身體恢復迅速。
當無奈的尿失禁發生時,不要過於氣餒或自怨自艾。要積極面對,尋求有效治療。包括:骨盆底運動、雷射治療、藥物治療等。3個月的積極治療仍然失望。可考慮積極的手術治療。我們不能輕忽尿失禁所帶來的危機,以免帶來生心靈各方面的困擾,同時也影響到您的生活品質。主動尋求醫師治療,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在健康管理中心服務不難察覺一種狀況,幾年追蹤下來,一系列紀錄發現體重沒有甚麼改變,甚至有些降低,但體脂肪率卻增加了,這是甚麼原因呢? 讓我們仔細想想,成人以後身體組成的變化,假設身高骨架沒有改變,當增加了體脂肪,是甚麼少掉了? 沒錯,答案是肌肉。
一般來說,40歲之後,肌肉量以每年1%流失,50歲之後更以每年3%快速流失,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肌少症已經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可以分別檢測體脂肪和四肢肌肉量。臨床上要診斷肌少症,除了肌肉量之外,也會加上功能檢測,例如握力,或是步行速度的測試。人體裡,肌肉是少數歸類為”用進廢退”的器官,許多人相信這是為了因應演化上的需求,在漫長的演化史中,人類需要狩獵才得以生存,勞動所仰賴的肌肉在生存需求上不可或缺,也造就它在負荷增加時就會增強功能的特性。隨著快速文明發展後久坐少動的生活型態,人們面臨了肌肉提早萎縮的風險,銀髮族更是首當其衝。
增加肌肉量的三大要素是刺激、營養與休息。肌肉需要足夠的刺激、優質的蛋白質,和充足的休息,才能增長。然而,增肌的運動並非一般的走路、慢跑或是有氧運動,而是指阻力訓練。世界衛生組織或是像糖尿病學會等,都開始強調阻力訓練對身體的好處,每週150分鐘中強度運動中,搭配一週兩次的阻力訓練,不只可以預防慢性病如糖尿病,更能減少肌肉流失,降低肌少症風險,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一般而言,兩週的訓練就會明顯感覺到肌力的增長,此時往往不是因為肌肉量的增加,而是神經適應的緣故。運動神經元,是一條運動神經所支配的所有肌纖維。當開始訓練後,這些肌纖維會開始加強對神經元的同步反應,開始訓練後不久,肌群就會感受到進步。接著依循超負荷,漸進性的原則,肌肉量會開始增加,持之以恆,身體的組成慢慢發生變化,基礎代謝率跟著提升,不僅如此,內分泌系統的改變也會讓人有充滿活力的感受。
對於女性,尤其是年長者,相信重量訓練或阻力訓練是非常陌生的名詞,但是只要願意重新認識身體,在專人指導下,從徒手肌力訓練做起,搭配彈力帶或抗力球,甚至循序漸進使用機械器材或自由重量等重訓器材例如啞鈴或壺玲,還有額外強化核心肌群的懸吊式訓練等等,相信提升肌力,增加肌肉量,絕對不是空談,不僅是強化的肌肉適能,更可以在訓練下增強敏捷性、柔軟度、心肺功能等體能要素,迎向一個更加自由自在,從心所欲的銀髮生活。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