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電子煙的危害 |
日期: | 9/7(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黃資堯 醫師 |
主題: | 失眠 |
日期: | 9/25(五) 09:30-10:0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喻劍飛 醫師 |
主題: | 月圓人不圓-預防代謝症候群 |
日期: | 9/28(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王佩琪 營養師 |
主題: | 肝苦誰人知 |
日期: | 9/28(一) 14:30-15:0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陳炳憲 醫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11 |
日期: | 9/4(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用藥安全自我防護 |
日期: | 9/10(四) 14:00-16:00 |
地點: | 民本電台(台北市環河南路三段325號7樓)(報名電話02-23013195) |
講者: | 林姍儒 藥師 |
主題: | 食在顧營養 我的餐盤 |
日期: | 9/11(五) 09:30-10: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王佩琪 營養師 |
主題: | 老年腎臟照護 |
日期: | 8/21(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主題: | 銀髮族樂活運動 |
日期: | 9/11(五) 10:30-11: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張家瑋 教練 |
主題: | 失智症 |
日期: | 9/14(一)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喻劍飛 醫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12 |
日期: | 9/18(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eat 起來 營養跟著來 |
日期: | 9/23(三) 09:30-11:30 |
地點: | 華興教會(西藏路217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15171) |
講者: | 謝宜珊 營養師 |
主題: | 長照預備課 |
日期: | 9/23(三) 12:00-13:00 |
地點: | 雙園靈糧福音中心(西園路二段362號4樓)(預先報名,電話:02-23077700) |
講者: | 陳雨青 社工 |
主題: | 「腎利」人生保健康 |
日期: | 9/30(三) 09:30-11:30 |
地點: | 華興教會(西藏路217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15171)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慢性病的心理調適 |
日期: | 8/3(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游敦皓 心理師 |
主題: | 尿酸 |
日期: | 8/6(四) 09:30-10:0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郭志豪 醫師 |
主題: | 高血壓 |
日期: | 8/12(三) 13:45-14:15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馬世明 醫師 |
主題: | 新冠肺炎自我防護 |
日期: | 8/17(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趙晴芳 感控師 |
主題: | 肝炎防治 |
日期: | 8/24(一) 14:30-15:0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陳炳憲 醫師 |
主題: | 癌症篩檢要把握,成人健檢報你知 |
日期: | 8/28(五)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李玉娟 護理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9 |
日期: | 8/7(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eat 起來,營養跟著來 |
日期: | 8/14(五) 09:30-10: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王佩琪 營養師 |
主題: | 銀髮族樂活運動 |
日期: | 8/14(五) 10:30-11: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林凱翔 教練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10 |
日期: | 8/14(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老年腎臟照護 |
日期: | 8/21(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主題: | 翻轉衰弱症,吃出好食力 |
日期: | 8/26(三) 12:00-13:00 |
地點: | 雙園靈糧福音中心(西園路二段362號4樓)(預先報名,電話:02-23077700) |
講者: | 營養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11 |
日期: | 8/28(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眼科 高玲玉醫師
兒童常見的眼疾,大多來自於先天性的異常。影響視覺功能較明顯的有先天性眼皮下垂、斜視、白內障、青光眼、先天性視神經或視網膜發育不全。其中部分異常,目前治療成效仍有限,例如視神經、視網膜發育不全、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小眼症等疾病;但也有一部分疾病若及早發現,適當的治療後仍可恢復完美的視覺,如斜視、弱視、高度近視、遠視、散光或雙眼不等視。是否可恢復的最大關鍵,在於是否在視覺發展仍具有可塑性的黃金時段,也就是6歲前發現問題並積極治療。
▎兩大常見兒童眼疾 斜視及弱視
🔺斜視是兒童常見的眼疾,約佔人口的4%,不但影響視力、空間視覺、外觀、也不利心理的健康發展。東方國家的兒童,外斜視多於內斜視,間歇性的外斜視又佔了較大比例,即外斜視的出現不是經常性的,疲倦、想睡覺時、精神不濟或在陽光下才出現。斜視出現時,常會有複視或視覺短暫模糊的狀況。經常性的斜視則無論是內斜或外斜視常伴隨有立體感不佳或弱視。
🔺弱視則是指無任何結構異常,但比起正常眼視力少看了兩行以上,就定義為弱視,在人口中佔有2%~4%的比例。弱視的成因多由於幼年發生的斜視、雙眼不等視、雙眼高度的遠視、近視或散光,少部分是由於眼皮下垂或白內障造成。
▎兒童眼疾治療 把握黃金治療期
目前弱視治療方式,主要根據造成弱視的成因予以治療;斜視則可以配鏡、手術及遮蓋的方式治療;不等視則以配鏡、遮蓋治療為主。但弱視的治療仍有相當比例效果有限,家長需把握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一方面由於孩童抗拒遮蓋,家長排斥配鏡,一方面也是視覺的可塑性已下滑了;除了傳統的手術、配鏡、遮蓋治療之外,新穎的藥物治療或以虛擬實境立體電腦遊戲刺激雙眼的方式治療成年人的弱視,雖有初步成效但仍需長期觀察。
視力的發展從出生後持續到10歲左右才停止,年齡小擁有較佳的視覺可塑性,越早治療,獲致的成功率越高。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耐心堅決的持續治療才是扭轉視覺的關鍵。
骨科關節中心主任 王大翊醫師
膝關節是人體最容易退化的關節之一,構成膝關節的九大主要結構包含:1遠端股骨、2近端脛骨、3髕骨、4關節軟骨、5內外側半月軟骨、6內外側副韌帶、7前後十字韌帶、8髕骨韌帶、9膝關節四周的肌肉以及肌腱。隨著年齡增長,關節使用時間增加,以上九大結構都有可能出現退化現象,就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
初期治療 首重維持膝關節穩定
在初期退化性膝關節炎中,關節軟骨磨損不明顯,大多數症狀都來自軟組織,例如:內外側副韌帶以及髕骨韌帶;由於老化的關係,韌帶的強度會減弱,導致韌帶內容易出現細微的創傷,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疼痛的現象。此時治療,應該著重於維持關節的穩定以及韌帶內部創傷的治療,可藉由穿著護膝幫助維持膝關節穩定。急性期,可口服消炎藥或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若為慢性發炎,可藉由「增生療法」或「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治療。
中期治療 併行注射玻尿酸潤滑
到了中期,出現肉眼可見的軟骨磨損,為了減緩軟骨磨損速度,治療同樣要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可注射玻尿酸作為膝關節內的潤滑劑,同時有消炎效果。如果軟骨磨損較輕微,可使用低分子量玻尿酸,若磨損較嚴重,則可注射分子量較高的玻尿酸。此外,如果發現關節退化來自於關節外畸形,也就是俗稱的O型腿,則可藉由「高位脛骨截骨術」,將原本O型腿矯正到正常角度,平衡膝關節的受力,終止軟骨磨損的惡性循環,有效延後患者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的時間,甚至可以從此保留原生關節,因此高位脛骨截骨術又可稱為「保膝手術」。過去高位脛骨截骨術成功機率低,手術難度高,因此無法成為主流;現在因為科技進步,醫師可藉由電腦數位模擬,以及3D列印切割導板,將手術的準確度提高至九成以上,逐漸成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
後期治療 多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在後期,由於軟骨嚴重磨損以及大量骨刺生成,往往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目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為此種手術的主流,術中失血少,幾乎不用再輸血;過去術後需要休養3-6個月,微創置換手術在隔天就可下床走路,平均術後一個月可不靠拐杖輔助行走:且因為可提早復健,功能恢復時間比傳統手術快一倍。對於年紀超過90歲,或身體狀況不佳、無法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可考慮接受「高頻熱凝療法」,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透過高解析度X光機導引,以細針通電,針對特定的痛覺神經叢進行整流、去活化及減敏,達到阻斷痛覺的效果;不需住院,止痛效果比門診注射消炎藥更佳、更持久。
以上簡介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症及治療,有此困擾的民眾,歡迎至骨科諮詢、尋求醫療協助。
西園醫院成立關節中心 多元分工精準治療
台灣人口老化,維持良好行動力是健康老年最重要的條件之一。身處全國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萬華區,骨科是本院的重點醫療服務項目。民國100年本院成立骨科微創中心,頸椎、脊椎微創手術在國內享有高知名度和聲譽,為服務更多有關節治療需求的患者,特於今年10月1日成立關節中心,禮聘關節治療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腫瘤與關節重建科主任、榮獲百大良醫殊榮的王大翊醫師擔任關節中心主任。本中心成立目的是提供關節疾病全方位的治療,引進目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最新觀念,以階段性療法,中止關節持續磨損的惡性循環。
眼科 陳泓橋醫師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一,吟詩賞月為古代文人歡度中秋的一大樂事,有夜色為伴,月亮總是美麗的,詩人也總愛對著圓月吟詩作賦,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眼睛開始逐漸老化,看月亮也越來越朦朧。
在宋朝張師錫在賦《老兒詩》中提到:「貌比三峰客,年過四皓仙。耳聾如塞纊,眼暗似籠煙。琴聽憐三樂,圖張笑七賢。看嫌經字小,敲喜磬聲圓。」其實古今中外,無論文人雅士至市井小民,所有人都逃不過年老的到來,《老兒詩》中提到的「年過四皓仙」,大約就是指四十歲過後,就會開始看東西模糊像有煙霧籠罩般,這多半是水晶體混濁的情況;然後看嫌經字小,也就是老花眼的症狀。生活在現代,我們可以戴上老花眼鏡,就可以解決老花問題,不知過去的古人,在年老後如何持續吟詩作對,臨池學書。
老花眼的成因與症狀
老花眼的成因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加,水晶體會逐漸變硬,失去原有的彈性,加上睫狀體收縮功能變差,當看近物時,眼睛的調節能力減低,導致近距離工作或閱讀時發生困難的情況。因為只是聚焦的問題,所以當產生看近物不清楚而且眼睛覺得很吃力,甚至會有頭痛、嘔心、想吐等症狀時,就可以帶眼鏡改善上述情形。
老花眼是上了年紀(一般是四十歲左右)的人都會遭遇的,只是發生年齡的早晚會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有近視眼就不會有老花眼,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老花眼與年紀有關,不論是近視、遠視或散光都會有老花眼。
延緩老花眼的因應方式
由於老花眼是眼睛生理老化過程中所表現的症狀,至目前為止,並無藥物、食物或運動可以治療或預防它的產生。正常的生活飲食、適當的運動及休息,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況,或許是延緩老化最好的方法。
除了戴眼鏡,也可用準分子雷射手術來矯正度數,減少老花眼。因為老花眼的度數會隨年紀增長而加深,所以建議每隔三~五年應調整老花眼的度數,因此使用雷射矯正度數,並不能徹底解決老花,仍須定時回診與醫師做充分的溝通。
新陳代謝科 馬文雅醫師
致命的四重奏—代謝症候群
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常常會遇到病人問:「醫生,我是不是代謝不好?」
代謝這個詞,臨床上有很多不同意義,但我們先來談談重要的健康警訊──代謝症候群。1988年,史丹佛大學的Reaven教授描述了被稱作「X症候群」的臨床報告,發現胰島素抗性、血壓偏高、血脂異常往往有群聚現象。後續研究顯示,腹部肥胖與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俗稱三高)的發生息息相關,容易併發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被稱為致命的四重奏,也就是本文要談的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嚴格來說,代謝症候群並不能算是疾病,只能說是風險因子的聚集,是未來發生疾病的前奏。由於人種體型的不同,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定義,為了篩檢方便,代謝症候群的診斷也趨向簡單化,例如過去有人使用腰臀圍比或是身體質量指數代表腹部肥胖程度,但後來統一使用腰圍,除了方便,腰圍確實也與內臟脂肪有高度相關。再者,代謝症候群最初曾被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在更早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版本中,診斷代謝症候群時也需要測量空腹血糖和胰島素來計算胰島素阻抗程度,甚至需要喝糖水做耐糖試驗來判斷身體代謝葡萄糖的能力,演進到後來,慢慢刪掉複雜的檢測,只用空腹血糖來代表異常值,並不是因為胰島素阻抗不重要,而是針對一般民眾做公衛篩檢時,測量空腹血糖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至於血脂異常在代謝症候群中,包含兩個部分:三酸甘油脂過高和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過低。有人一定注意到,為什麼沒有包含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呢?這是因為,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體內的LDL-C通常顆粒較小,因此在血脂異常上往往不是以LDL-C上升來表現,但卻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診斷標準如圖,危險因子大於三項就符合診斷,符合越多項則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
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久坐、少動的現代人。因此「動起來」是最基本的原則,飲食習慣上,選擇少糖、少油、少鹽、多纖維的「三少一多」原則,避免攝取高熱量但營養價值低的零食點心或含糖飲料,每週從事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做好體重管理。簡單來說,如果身體是一間公司,器官是不同的部門,自己就是身體的CEO,好好照顧不同部門的員工才會讓公司運作正常,永續經營,否則等到集體罷工才來傷腦筋可就來不及囉。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