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是一種「慢性」腸胃道「功能性障礙」的疾病,伴隨著「反覆」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及糞便型態的改變(腹瀉或便秘)。在歐美,每5~10個人就曾經歷腸躁症。隨著生活方式西化,此疾病在國人的盛行率已高達22.1%。與腸道癌症最大不同之處,此疾病經常困擾年輕、社經地位良好等被認為相對健康的族群。其病因至今仍不明,可能的成因包含遺傳、病菌、食物或藥物等,誘發腸道黏膜發炎、通透性增加、微菌叢改變,因而造成腸道對氣體敏感度增加、蠕動改變及影響大腦感覺異常等變化。 腸躁症雖不是致命性的惡性疾病,但嚴重者會影響生活與社交。舉兩個門診病友為例:第一位是成功的企業家,近年來解便困難,一週僅能解1~2次硬便,若無解便時就會腹脹、腹痛,因而不敢進食導致體重減輕,各種影像檢查皆無發現腹部結構異常或腫瘤,經使用多種緩瀉藥合併腸道蠕動刺激劑、抗憂鬱劑後改善症狀,體重增加。另一例為知名學者,經常需要授課及演講,但這幾年來只要一進食或演講就會腹瀉無法控制,症狀嚴重到必須放棄演講及社交生活,後來經使用止瀉藥、解痙劑及益生菌後控制症狀。 我是腸躁症嗎? 上述兩位病友皆是腸躁症的患者,但臨床表現上卻完全相異,那該如何診斷腸躁症呢?臨床上我們發現許多病友至醫院尋求各種抽血、內視鏡檢查,檢查結果都正常但症狀依然存在,因而越發緊張。腸躁症不會有腸道結構的變化,診斷上主要依據詳細的臨床症狀,因此若能詳細記錄症狀發生的時間、頻率、排便型態及飲食狀況等提供給醫師,可協助診斷與治療。 目前國際上最廣泛使用的腸躁症診斷標準為Rome IV定義:症狀起始超過6個月,最近3個月內反覆性腹痛,且平均每週至少發生一天以上,同時合併下列2項(或以上)症狀即可診斷腸躁症: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菸害防制 |
日期: | 7/6(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黃資堯 醫師 |
主題: | 一肚子油水倒了-談減重飲食 |
日期: | 7/13(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營養師 |
主題: | 用藥安全 |
日期: | 7/20(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郭子靖 藥師 |
主題: | 失智症 |
日期: | 7/24(五) 09:30-10:0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喻劍飛 醫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4 |
日期: | 7/3(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如何用藥才安全 |
日期: | 7/10(五) 09:30-10: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林姍儒 藥師 |
主題: | 老年憂鬱自我照護 |
日期: | 7/10(五) 10:30-11: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蘇湘涵 心理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5 |
日期: | 7/10(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6 |
日期: | 7/17(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腎利”人生保健康 |
日期: | 7/22(三) 12:00-13:00 |
地點: | 雙園靈糧福音中心(西園路二段362號4樓)(預先報名,電話:02-23077700)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7 |
日期: | 7/24(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8 |
日期: | 7/31(五)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新陳代謝科 馬文雅醫師
致命的四重奏—代謝症候群
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常常會遇到病人問:「醫生,我是不是代謝不好?」
代謝這個詞,臨床上有很多不同意義,但我們先來談談重要的健康警訊──代謝症候群。1988年,史丹佛大學的Reaven教授描述了被稱作「X症候群」的臨床報告,發現胰島素抗性、血壓偏高、血脂異常往往有群聚現象。後續研究顯示,腹部肥胖與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俗稱三高)的發生息息相關,容易併發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被稱為致命的四重奏,也就是本文要談的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嚴格來說,代謝症候群並不能算是疾病,只能說是風險因子的聚集,是未來發生疾病的前奏。由於人種體型的不同,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定義,為了篩檢方便,代謝症候群的診斷也趨向簡單化,例如過去有人使用腰臀圍比或是身體質量指數代表腹部肥胖程度,但後來統一使用腰圍,除了方便,腰圍確實也與內臟脂肪有高度相關。再者,代謝症候群最初曾被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在更早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版本中,診斷代謝症候群時也需要測量空腹血糖和胰島素來計算胰島素阻抗程度,甚至需要喝糖水做耐糖試驗來判斷身體代謝葡萄糖的能力,演進到後來,慢慢刪掉複雜的檢測,只用空腹血糖來代表異常值,並不是因為胰島素阻抗不重要,而是針對一般民眾做公衛篩檢時,測量空腹血糖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至於血脂異常在代謝症候群中,包含兩個部分:三酸甘油脂過高和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過低。有人一定注意到,為什麼沒有包含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呢?這是因為,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體內的LDL-C通常顆粒較小,因此在血脂異常上往往不是以LDL-C上升來表現,但卻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診斷標準如圖,危險因子大於三項就符合診斷,符合越多項則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
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久坐、少動的現代人。因此「動起來」是最基本的原則,飲食習慣上,選擇少糖、少油、少鹽、多纖維的「三少一多」原則,避免攝取高熱量但營養價值低的零食點心或含糖飲料,每週從事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做好體重管理。簡單來說,如果身體是一間公司,器官是不同的部門,自己就是身體的CEO,好好照顧不同部門的員工才會讓公司運作正常,永續經營,否則等到集體罷工才來傷腦筋可就來不及囉。
泌尿科 張宇鳴醫師 / 身心科 喻劍飛醫師
何為酒”癮”?
近來層出不窮的酒駕事件,造成許多無辜者喪命。而在輿論一致撻伐下,竟有人累犯!究竟為何會有酒癮?
大多數人都有某些嗜好或興趣,即使到了沈迷的地步,只要能維持身心健康、履行社會責任、扮好社會角色,就不叫「上癮」。上癮指的是「為了追求短暫滿足,而不在乎長期受害」的狀態。依照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上癮的人可能符合以下二種診斷標準:
● 物質濫用
一再使用某種物質,而不在乎因此無法完成社會角色與責任、帶來危害,甚至因此捲入法律糾紛,造成社會、人際關係的惡化也在所不惜。
● 物質依賴
身體對該物質產生耐受性(使用量愈來愈大)、戒斷現象(用量不足會產生戒斷症狀);而且總是比預期用的多、想戒也戒不掉、明知有害卻仍繼續使用,因此花許多時間在該物質上,而減少或放棄許多其他重要活動。
酒癮的原理
無論上癮、濫用或依賴,皆是因“渴求”所造成。渴求不只是想要而已,而是不惜任何代價的想要!造成渴求的原因和使用的物質有關:雖然酒精能抑制大腦功能,減緩焦慮,也能刺激大腦產生腦內啡讓心情愉悅,因此讓人想要喝酒;但造成渴求現象的主因,是因為長期使用酒精,活化了大腦的酬償迴路。
簡單說明酒癮的產生,一開始是為了尋求正向感受,等到大腦的酬償迴路活化後,則變成莫名的、不顧一切的想喝酒。因此,要避免酒癮,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其他健康方式獲得正向感受,讓飲酒限於社交活動,不要習慣性的過量飲酒。
喝酒也能有好處?
但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說喝酒傷身,但若可適量飲酒,卻能喝得健康又養生!大量研究表明,適度攝取酒精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促進血液循環、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及膽結石疾病發生率。亦有部分研究顯示適當飲酒能延年益壽,或甚至提及飲酒的人較為聰明。舉例當下流行的紅酒來說,已知好處有: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癌症機會、延緩衰老、預防骨質疏鬆及風濕性關節炎、降低腿部動脈疾病、養顏美容與減肥。
而泌尿科問診中也常有類似提問「飲用啤酒是否可以讓自身結石順利排出?」。無論如何,我們須以適度攝取酒精為原則。的確有研究指出每日一杯啤酒能有效增加結石排出率並降低約40%的發病率,而其預防原理是利用啤酒的「利尿」效果,但因啤酒本身富含的「麥芽」有大量嘌呤,易造成血中尿酸濃度上升。除引發痛風外,血液中的尿酸值過高,更會成為利於結石生成的環境。所以聰明喝就是適量喝。
如何聰明飲?
目前建議適量飲酒指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不超過1份酒精。1份酒精約為140毫升的紅酒、約1瓶啤酒、約40毫升威士忌。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則是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不要超過120毫升紅酒或一瓶啤酒。提醒大家,適當飲酒雖好,也不能一時忘形而過量飲用喔!
腸胃肝膽科 張錦權醫師
何謂脂肪肝
什麼是脂肪肝呢?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肝比較油。一般上,脂肪肝由肝臟細胞積聚脂肪而成。當飲食攝取的脂肪多過人體所能應付時,肝臟便會漸漸積聚脂肪組織。如果肝臟內的脂肪佔肝臟5%以上,這情況便稱為脂肪肝。單純性的脂肪肝,通常不會讓肝臟受損或影響身體。然而,肝臟一旦積聚脂肪,便很容易繼續受損,導致肝臟發炎和結疤。據調查,在台灣的成人約三分之一有脂肪肝,甚至有增加的趨勢。
脂肪肝病的成因是什麽
脂肪肝常見的原因有: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酒精、饑餓及蛋白質營養不良、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基因遺傳及不明原因。其中以體重超重為最常見的原因。據估計,過度肥胖人士中約有75%有可能形成單純性脂肪肝,而形成脂肪肝後引致肝臟發炎的比率可高達23% 。肝臟發炎又稱為脂肪肝炎,也就是脂肪肝合併肝細胞發炎、壞死。脂肪肝炎形成之後,如果未積極介入治療,不太可能會回復單純脂肪肝或正常肝。另外,在急性或慢性肝炎發作時,肝內也會有脂肪貯積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病會造成什麼影響
脂肪肝病通常是緩慢並且漸進發展,通常會經過數十年。大多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臟內積蓄脂肪,表現出良性的臨床進程。但是,肝臟的發炎可輕可重,若長期不斷、反覆性地發炎,如果不予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會發展為嚴重的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進而進展成為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
脂肪肝如何診斷
脂肪肝或脂肪肝炎一般沒有症狀,很多人是在健康檢查發現,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才會出現如疲倦、噁心、厭食、黃疸等不適症狀。透過抽血檢驗肝功能之外,患者還可透過腹部超音波或CT檢查診斷是否有脂肪肝。一般,超聲波可檢查出含量達30%以上的脂肪肝,如果含量達50%以上,診斷敏感性甚至可達90%。所以,超聲波檢查為目前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
脂肪肝如何治療
目前並沒有被確認有效的脂肪肝治療藥物,研究顯示,減重與運動是唯一確認有效的治療方法。其實,脂肪肝是一種可逆的狀態,很多患者經過生活習慣的調整,例如:減少食量和油量攝取、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服用成藥、減重並多運動,大部分脂肪肝都會有明顯的改善。另外,運動除了可消耗熱量,更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進而改善糖尿病的控制。
身心科 蘇湘涵 心理師
「46歲的陳太太,因更年期的生理不適且頭痛、失眠、心情鬱悶而前來就醫。陳太太表示最近家庭重大變化是兒女離家空巢期,此外還需在白天上班後,晚上回家照顧公婆。陳太太在醫師轉介下接受心理諮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的身心不適原來與家庭生活壓力有關,也開始後悔什麼事都沒有為自己做。過去陳太太盡心盡力地照顧每位家人,非常瞭解家人的喜好,覺得自己不是那麼重要,但是現在因為家裡的變化,她驀然回首明白原來沒照顧到的人是自己,也對不知道自己的興趣而感到迷茫。」
40歲以前的女性,將大部份心力投注於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職場衝刺等生活。不少中年婦女是身兼多種角色,要面對上有長輩要照顧、下有兒女要養育、與丈夫的感情要維繫、工作專業要表現,很多人不禁抱怨青春就在這般瑣碎忙碌中消磨殆盡,更常因此忽略照護自我的身心健康,或有家事不足為外人道的想法,總是拖到身心出現狀況才就醫。
建議40至50歲的婦女朋友,在中年階段開始重新調整生活重心,應該逐漸由關注他人轉變為關照自己的身心靈。首要,愛自己,如同心理治療大師佛洛伊德:「愛他人的程度,其實取決於你愛自己多少。」愛自己的方法就是成為自己生活的掌舵者,給自己充足休息的時間、關心身體的健康、尋找熱愛的興趣、拿捏付出予他人的尺度。其次,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學習相信他人的能力作分工分責,體察內在想要的並認可自己的選擇。最後,培養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的生理健康基礎。鼓勵婦女朋友們多多積極地自我肯定、相信自己擁有的堅韌及美麗,便能從容地活出自信!
身心科 喻劍飛醫師
大家都知道「產後憂鬱症」,是孕婦在生產後罹患的憂鬱症。事實上,有半數以上的產後憂鬱症患者,在懷孕期間已有憂鬱症狀,也應受到重視。因此,我們就把發生在懷孕中或生產後的憂鬱症,統稱為「周產期憂鬱症」。
危險因子
以下的人比較可能(但不一定會)罹患周產期憂鬱症:
1. 過去有憂鬱症病史,或家人有憂鬱病史
2. 生活壓力大,缺乏支持力量
3. 家暴受害
4. 未準備懷孕
5. 低教育、低收入
6. 有抽煙習慣
7. 原本服用抗鬱劑,驟然停藥或減藥
8. 困難懷孕而多次採用人工受孕
9. 產前有明顯的身體不適
憂鬱症的症狀
依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鬱症的診斷,必須在二週內,幾乎每天(整天),都有下列9項症狀的5項以上,且至少要包含1和2其中一項:
1. 心情憂鬱
2. 明顯對所有活動皆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3. 食慾或體重明顯降低或增加
4. 失眠或嗜眠
5. 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
6. 疲倦或無精打采
7. 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8. 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自殺計畫或舉動
且這些症狀造成顯著的苦惱,或社交、職業及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雖然周產期憂鬱症也是憂鬱症的一種,必須符合上述的診斷標準,但它又有一些和孕婦有關的特徵,可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評估,若總分超過13分,就應該請醫師評估。其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有幻聽、妄想等精神病症狀。
周產期憂鬱症之處理
絕大部分的抗鬱劑被食品藥物管理局列為C級,因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胎兒有害,但在人體上雖沒有足夠的證據,也無法保證不影響胎兒,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才是上上策。所有適婚女性,都應準備好才懷孕,包括想清楚生孩子的目的,以及孩子的教養計畫,甚至有孩子後的生活適應。
若是憂鬱症者準備懷孕,則須與醫師討論停藥和復發的對策。非藥物治療部份,包括正念瑜珈、光照治療、心理治療,皆可考慮。丈夫不要因為不知如何面對而逃避,且應避免說些沒有同理心的安慰話,甚至指責;可以盡量陪太太做產檢、看醫師及準備寶寶的用品等,以行動支持。
婦幼節快到了,祝所有的母親都能享受為人母親的喜悅!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