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認識胰島素 |
日期: | 4/21(三) 14:00-14: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馬世明 醫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 10 |
日期: | 4/1(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腎利人生保健康 |
日期: | 4/9(五) 09:30-10: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主題: | 健康檢查報你知 |
日期: | 4/9(五) 10:30-11: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李玉娟 護理師 |
主題: | 健康飲食-三蔬二果 防失智 |
日期: | 4/13(二) 14:00-16:00 |
地點: | 民本電台(台北市環河南路三段325號7樓)(報名電話02-23013195) |
講者: | 余思汶 營養師 |
主題: | 健康體適能 |
日期: | 4/28(三) 09:30-11:30 |
地點: | 華興教會(西藏路217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15171)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愛腎護腎一起來 |
日期: | 3/15(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簡政浩 醫師 |
主題: | 認識代謝症候群 |
日期: | 3/18(四) 09:30-10:0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郭志豪 醫師 |
主題: | 成功老化 |
日期: | 3/19(五)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洪本訓 實習心理師 |
主題: | 用藥安全 |
日期: | 3/29(一) 10:00-10:30 |
地點: | 二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林姍儒 藥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 6 |
日期: | 3/4(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 7 |
日期: | 3/11(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新冠肺炎自我防護 |
日期: | 3/12(五) 09:30-11:30 |
地點: | 萬華長順區民活動中心(長順街123巷)(開放現場報名) |
講者: | 趙晴芳 感控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 6 |
日期: | 3/4(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腎利人生保健康 |
日期: | 3/16(二) 14:00-16:00 |
地點: | 民本電台(台北市環河南路三段325號7樓)(報名電話02-23013195)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主題: | 天天有好眠 |
日期: | 3/17(三) 09:30-11:30 |
地點: | 華興教會(西藏路217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15171) |
講者: | 游敦皓 心理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 8 |
日期: | 3/18(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健康檢查報你知 |
日期: | 3/24(三) 13:00-13:30 |
地點: | 雙園靈糧福音中心(西園路二段362號4樓)(預先報名,電話:02-23077700) |
講者: | 李玉娟 護理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 9 |
日期: | 3/25(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慢性疼痛是指身體發生疼痛超過三個月以上,但有時卻難以從檢查中發現,許多人頻頻就醫卻找不出病因,疼痛困擾也無法解決。久而久之,導致睡眠品質降低、焦慮,甚至影響生活品質。相同的痛處,造成疼痛與承受壓力的組織、致痛的機轉不盡然相同。大部份的慢性疼痛是因為動作單一與缺乏正確訓練,導致肌肉與肌肉、關節與關節的不協調引起。「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當不協調累積久了,看不見的微小創傷逐漸累積成較大創傷;或組織受損癒合後,神經系統過度敏感化,即使沒有真正的損傷,但大腦仍舊把感覺與痛覺產生連結,逐步發展成慢性疼痛。 ▎科技生活的負產品:肩頸痠痛 肩頸的慢性疼痛應是科技發展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之一。就算沒看過「富貴包」、「烏龜脖」、「水牛肩」,但一定經歷過肩頸痠痛困擾。現代生活幾乎離不開3C,上班久坐托腮歪頭緊盯電腦,回家後又抱著平板追劇,假日則只想當沙發馬鈴薯……。 這些偏靜態的生活模式,導致頭部每天處於屈曲狀態多達數千次,長期固定姿勢,使頸椎維持下頸部過度彎曲與上頸部過度伸直、肩頸周遭肌筋膜無法維持動態平衡;造成前胸與後頸椎的肌群肌肉僵硬、過度緊繃,頸椎前側與上背的肌群的肌肉被動拉長、肌力薄弱;因為緊繃與無力肌群的連線,剛好互相交叉,故稱為「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 Syndrome」。 頸椎與斜方肌、頸部深淺層肌肉與筋膜組成的張拉整體(tensegrity),上承顱骨、下接胸椎,往下更透過胸腰筋膜與中軸肌群連接,甚至透過肌筋膜動力鏈(Myokinetic chains)影響中軸穩定。隨著受影響肌肉的不同,如:枕頸部肌肉緊繃,影響大腦供血不足,易出現偏頭痛、後腦或太陽穴脹痛、頭暈、睡眠品質不佳;頸胸椎關節緊繃,使胸廓活動度受限、落枕、上背痛、胸悶;壓迫臂神經叢或胸廓出口,使肩、臂、腕及手指痠麻、抽痛、無力水腫、缺血等。 ▎勤換姿勢鬆肩頸 對於長期姿勢不良產生的肩頸慢性疼痛,最容易的改善方式,除了正確坐姿、站姿、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高度及用品外,建議至少每半小時變換姿勢、每天半小時的中低強度運動,避免壓力長期聚集在特定肌筋膜動力鏈。此外,針對緊繃的肌群予以適度伸展、無力的肌群則加強肌力,不論緊繃與無力之肌群,都建議進行筋膜鬆動術,在物理治療師操作下,使用高能量雷射使疲憊的肌筋膜恢復彈性、喚醒自癒力,進階再輔以神經肌肉再教育(如: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訓練頸椎深層核心肌群、矯正代償模式,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進入冬季,氣溫驟降,除了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激增,也是急性眩暈症發作的高峰期,這種突然來襲的天旋地轉,不僅會讓人失去平衡、有摔倒的危險,還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一般我們的頭暈,通常會感到頭重腳輕、頭昏腦脹,但眩暈卻是伴隨晃動感或旋轉感的頭暈現象。由於眩暈來得又快又急,往往猝不及防,患者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突然感覺「周圍環境晃動旋轉」,嚴重者更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讓人恐懼萬分。 ▏眩暈的成因與類型 根據其成因,眩暈可區分為兩種類型: 一、末梢性眩暈:八成眩暈者屬此類,大部分跟內耳不平衡有關 1.前庭神經炎:又稱流行性眩暈症,此病多發於氣候轉換的季節如晚秋、初春,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常在感冒後數週突然發生。 2.良性陣發性眩暈 : 俗稱耳石脫落,半規管內淋巴液的不正常流動,特色是與特定姿勢變化有關,只有當頭轉到某一角度時眩暈發作,但是改變其他角度則不會發生。 3.美尼爾氏症:因為內耳內淋巴液水腫所引發。典型症狀為眩暈、耳鳴、耳悶塞感,合併聽力下降或喪失,而且症狀反覆性發作。原因到目前為止仍不清楚,推測與病毒感染、飲食、自體免疫、基因、血管異常、過敏反應有關。 4.頸性眩暈:由頸部疾病引起的眩暈。常出現在頸部受傷後或頸椎病變出現的眩暈。 二、中樞性眩暈:兩成眩暈者屬此類,常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 1.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與顱內腦循環不良有關,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者易有此症。經常伴隨出現腦部病變特有的症狀如發音困難、吞嚥困難、複視、四肢無力麻木等。 2.基底動脈偏頭痛:這類患者的頭暈會伴隨頭痛,發作時還會怕光怕吵、噁心想吐。 3.聽神經瘤:由顱內聽神經長出來、生長緩慢的腫瘤,多為良性。通常是意外發現,追蹤保守治療即可,少數因壓迫症狀嚴重,則需開刀手術。 4.小腦或腦幹中風、腫瘤:小腦或腦幹有病變的話就會出現除頭暈的其他症狀,如步態不穩、走路偏向單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持續頭痛、嘔吐等症狀。 ▏診斷與治療 醫師經由詳細的問診與觀察後,通常很快就可以做出初步診斷,但如果患者沒有典型症狀,醫師多半會先開藥物,減輕患者的不適,接著再進一步安排檢查,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或預防再發生,例如平衡功能檢查(如腦幹誘發電位檢查)來做鑑別診斷。 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或糖尿病患者較易發生腦部循環障礙,如果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是這類型疾病引起的眩暈時,便會為患者安排抽血或頸動脈血管超音波的檢查,必要時也可能加做頸部X光、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磁振造影血管攝影等,以判斷是否有腦血管病變、退化疾病或腫瘤引發眩暈的可能。 多數的眩暈症可以短期藥物控制,某些老人性的眩暈症是由於慢性血管硬化所導致,需做長期的藥物治療。目前已知眩暈症常發作的人,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較常人來得高,因此民眾切勿輕忽,如有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找出病因,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隨著近日早晚溫差變大,入夜後氣溫驟降的秋冬交替季節,氣喘兒應特別小心,避免氣喘發作或症狀加劇。氣喘是一種臨床症候群,通常會出現在半夜或凌晨,反覆發作咳嗽,有喘鳴及呼吸急促症狀,造成不同程度的氣道發炎及呼吸道阻塞。 小兒氣喘常可找到明顯的過敏家族史,當父母之中一人有氣喘,則子女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可能遺傳到氣喘,當父母兩人皆有氣喘,則子女遺傳到氣喘的機會高達四分之三。 ▏小兒氣喘類型 依氣喘的誘發因素,小兒氣喘可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過敏型:可找到明確過敏原,台灣地處亞熱帶,終年濕度高,易引起過敏原孳生。在台灣重要過敏原有:塵蟎(90%)蟑螂(45%)黴菌(37%)舊棉絮(37%)草蓆(31%),而花粉和食物為次要過敏原。 🔺非過敏型:一些非過敏因子也會引發氣喘發作,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季節交替溫差、濕度變大,工廠及車輛廢氣造成空氣汙染,刺激呼吸道的香水、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 🔺混合型:占絕大多數。 ▏如何避免小兒氣喘發作或症狀加劇 居家環境控制、規則用藥、定期回診為維護氣喘兒健康之三大法則。 一、居家環境控制(避免或減少過敏原和刺激物的接觸)
張媽媽是一名中年家庭主婦,最近抱怨做家事時肩膀疼痛,一開始在做旋轉跟高舉過頭的動作時會疼痛,一段時間後連活動都有困難了,起初以為是五十肩,看診後才知道是旋轉肌袖肌腱炎。醫師建議先打類固醇,但張媽媽聽人家說打類固醇很可怕,令她裹足不前。▏五十肩的治療 五十肩常跟旋轉肌袖肌腱炎搞混。五十肩或叫冰凍肩,真正的學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較多發生在中年女性,目前原因還不明,不過還是跟過度使用及外傷相關,導致肩關節囊反覆發炎、沾黏。病患通常肩關節疼痛合併活動範圍受限,臨床上的特點是,理學檢查時無論主動活動或被動活動,肩關節都會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疼痛時,可以類固醇注射減緩發炎,並搭配適當的運動復健治療。 五十肩患者無論是自行或經人協助,皆無法將手抬高;但若經人協助可做到此動作,則可能是旋轉肌袖肌腱炎。 ▏旋轉肌袖肌腱炎的治療 旋轉肌袖群是肩關節運動中很重要的一群肌肉,透過這些肌肉的協調,可以讓肩膀做出許多動作。旋轉肌袖受傷的原因還是跟過度使用及外傷相關,輕則發炎或表層破裂,重則全層破裂。症狀通常以疼痛為主,一部分病患會合併無力及活動障礙,末期還會影響肩關節構造,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目前全層破裂還是以手術縫補為主,若是發炎或表層破裂則以保守治療為先,利用復健運動維持活動度及增加肩關節穩定度,或是利用PRP注射協助裂口癒合。 PRP全名為platelet-rich plasma,意思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我們會抽取患者自己的血液,經過離心後獲取適當濃縮倍數的血小板濃縮液,再打回受傷處或疼痛的關節;血小板本身具有吸引及誘發生長因子的能力,進而促進組織的再生及修復。由於是自體的東西,並不會產生排斥、過敏或是藥物副作用的問題。
張同學上週和朋友打籃球時,因搶球不慎跌倒以右手撐地,遠端橈骨位於手腕部位,即平時配戴手環、手錶的位置,因使得遠端橈骨骨折,導致右手腕腫脹變形,令他擔心是否無 法繼續打球……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