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最近,門診常遇到病患告知於健康檢查內視鏡報告發現胃部息肉,但是醫生沒做處理,讓病人緊張不安,不明白為何會長胃息肉。經過了解,我發現病人常常容易將「胃息肉」和「大腸息肉」聯想在一起,如果不處理就會發生癌症。其實,胃息肉在台灣的發生比例不高,約小於10%,且大部分都是良性息肉為主,這類息肉多數不會變成惡性腫瘤,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大腸息肉上;大腸息肉雖然在50歲以上民眾很常見,但也多屬良性,只有腺瘤性息肉有癌變的風險。 在台灣,很多時候病患都是做胃鏡時才無意中發現胃息肉的存在,多數的胃息肉不會造成臨床上的症狀,只有極少部分的胃息肉可能會出現胃糜爛出血或胃竇處阻塞情況。 ▎胃息肉的種類 一般而言,胃息肉分成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和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 🔺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 這是最常見的良性胃息肉(約佔90%),屬於良性的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常出現在胃體和胃底部。大部分的胃底腺息肉是偶發的,女性比例比男性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和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也容易產生胃底腺息肉。對於服用普通制酸劑或是短期服用強效制酸劑者,只有服用強效制酸劑超過一年以上的人,才容易出現胃底線息肉。 這類息肉大部份都不用處理,除非息肉超過1公分以上、息肉表面出現潰瘍或位置在胃竇部,才會考慮作息肉切除手術。一般來說,針對胃底線息肉患者不需安排密集的例行性胃鏡追蹤。另外,若胃底腺息肉超過20顆、位置在胃竇部或合併有十二指腸腺瘤,需考慮是否有遺傳性的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因此類患者易有大腸癌的風險,醫生須安排大腸鏡做進一步檢查和規律的胃鏡追蹤。 🔺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 這是第二種常見的胃息肉(約佔5~10%左右),屬於良性的息肉,通常小於2公分,且黏膜表面易有糜爛。如果大小超過1公分則易增加癌化的風險。此類息肉常出現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胃竇部合併慢性胃炎者、胃部分切除手術後引發的慢性發炎者。一般而言,男女比例一樣,多是在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研究顯示,增生性息肉常於幽門桿菌感染根除後減少或縮小。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即胃腺瘤) 約佔良性胃息肉的1~2%左右,偶發性的胃腺瘤的發生率男女是一樣的,且年紀多為60~70歲以上。這類胃息肉多數無任何症狀,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為腸胃道出血和少部分因阻塞所造成的腹脹症狀。 常出現於胃竇處或胃體和賁門處,發生的原因為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或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另外,胃腺瘤性息肉臨床上也被看成為胃癌前變化組織。有文獻指出,約有40%的腺瘤性息肉內部含有惡性細胞,所以,若發現此種胃息肉都應當切除和每年規律胃鏡檢查,防止之後癌化演變成胃癌。 ▎檢查發現胃息肉 建議與醫師討論確認 胃鏡檢查偶爾也會看到胃黏膜以下長出來的腫瘤,例如基質瘤、神經內分泌瘤或平滑肌瘤,這些息肉有時看起來長得像良性息肉,醫師如果無法確認是否為良性息肉,做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因此,胃鏡檢查發現胃息肉時,民眾先不必緊張,應先和醫師討論胃息肉的類型和後續處理,再進一步適當處置。
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炎是近年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在永越2020年的健檢統計中,有高達77.8%的受檢者有脂肪肝,比起2017年58.9%明顯上升,且高達三成受檢者同時合併脂肪肝及肝功能異常。脂肪肝雖普遍,卻鮮少受到重視。在美國,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肝衰竭已超越B型及C型肝炎,成為需要肝臟移植的主要疾病。本篇我們將帶您了解此疾病的意義、臨床衝擊及治療方式。 ▎何謂脂肪肝? 肝臟為合成及代謝養分的工廠,同時能將未使用的能量儲存於脂肪或肌肉組織中,但若攝取過多熱量超過調節機制,多餘的能量將形成脂肪微粒堆積於肝臟細胞內;當超過5%的肝臟細胞含有脂肪微粒,即稱為脂肪肝。過多的脂肪微粒將導致肝細胞腫脹、發炎而失去功能。依脂肪肝成因、發炎及破壞的程度有不同的命名: 酒精性脂肪肝:因攝取過多酒精所造成。每週攝取量男性超過168g、女性攝取超過112g,即為酒精過量。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體重過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代謝症候群,為造成脂肪肝最普遍的成因,與酒精攝取無關。並進一步依是否產生肝臟細胞破壞,區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無發炎)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臟發炎)。 ▎體重、BMI正常就不會得到脂肪肝? 研究發現,高達兩成的脂肪性肝患者為正常體重(BMI<23 kg/m2)。體重的組成包含較重的肌肉及較輕的內臟脂肪、皮下脂肪等;若肌肉含量少、內臟脂肪多,即使體重於正常範圍仍會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因此了解身體的組成、腰圍,遠比體重更為重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臨床衝擊 此疾病的臨床表現相當廣泛,可簡單將其區分為「單純肝臟脂肪堆積」及「造成肝臟發炎的脂肪性肝炎」兩大類。疾病發展過程中,肝臟組織會在無發炎與發炎中緩慢、來回變化並自我修復。但若長時間持續發炎,將造成肝臟組織結疤,稱為肝纖維化,並影響肝臟功能。每個人產生纖維化的速度不盡相同,一般需經過10~20年且可藉由治療介入逆轉;但一旦形成明顯的肝纖維化,將有可能於2~3年內形成不可逆的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 根據美國的研究,脂肪性肝炎的患者中,最終有兩成會形成肝硬化。除了肝臟傷害外,也有較高機會產生第二型糖尿病、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腸癌、腎臟疾病等風險。因此,建議有脂肪性肝炎風險因子者,應由醫師評估定期接受抽血(包含肝指數、血糖、血脂等)、超音波、肝纖維化掃描(如Fibroscan)等檢查,若有需要者,可進一步進行肝臟切片、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評估,同時須積極介入治療,預防併發症產生。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療 糖尿病藥物(如Pioglitazone、昇糖素類似胜肽-1受體的促效劑)及維生素E皆可使用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療,但藥物的療效仍缺乏足夠的實證。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仍為減重及生活方式的調整,並能比藥物達到更長久的維持效果。 減重目標:對於體重過重者,減少5%體重即可改善脂肪肝、三酸甘油脂及血糖代謝;減少7~10%體重可改善肝臟發炎;減少10%體重可改善肝臟纖維化。對於體重正常者,減重目標則設為3~5%。 飲食調整:地中海飲食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具有保護作用。飲食原則為:多攝取橄欖油(富含可作為抗氧化劑的健康脂肪和多酚)、蔬菜、水果和堅果、豆類、全穀物、魚和海鮮;少量攝入紅肉和加工食品,減少糖分和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取。 運動:有氧(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跳舞)及阻力運動(如彈力帶)交互安排。每週3~5次中等強度運動且一週總時數需大於150分鐘。 戒菸:研究中發現,脂肪肝合併抽菸者,較不抽菸者增加60%肝臟惡化及50%肝臟惡性腫瘤的機會 ▎成功治療的關鍵 在專業團隊的幫助下,制定明確且循序漸進的運動及飲食課表是成功的關鍵。永越擁有專業的肝膽胃腸科、新陳代謝科、營養師團隊、體適能運動中心及教練,能協助貴賓打造專屬的健康新生活並提供定期專業的生理評估,有需求的貴賓可前來洽詢。 認識醫師
台灣處處美食,如不忌口、熱量攝取過多,就容易形成脂肪肝。典型台灣小吃「粉肝」及法國名菜「鵝肝」皆因充滿脂肪、質地柔軟而著名,其實都是過度飲食形成脂肪肝的代表,所以在品嚐美食時,可別忘了隱藏的熱量危機,淺嚐即可。錯誤的飲食習慣是引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民眾平時就應遠離高熱量的零食和宵夜,以免造成肝臟脂肪的囤積,尤其飲酒過度,或時下流行高含量果糖的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脂肪肝。果糖的甜度高,常取代砂糖,許多研究發現果糖會使脂肪代謝異常,若同時還搭配高油的食物,更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了過多熱量,形成脂肪肝、肥胖等健康危害。 肥胖者多數有脂肪肝,但,脂肪肝並非肥胖者的專利;瘦者若有不良的飲食型態、愛吃精緻碳水化合物、常喝含糖飲料、大量水果等甜蜜的飲食陷阱,同樣也會造成脂肪肝。因此遠離脂肪肝,除了避免過度飲酒、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外,還應戒除致病的健康殺手─含糖飲料、糕餅或甜點。 聰明吃 食物種類和份量是關鍵 正確的飲食應是攝取足夠營養、少熱量;不僅要聰明的挑選食物,份量也相當重要,其中蔬菜具有許多好處,在餐食中多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的攝取,相對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此外,適量的糙米、燕麥、薏仁等全穀雜糧也較不易累積脂肪,建議每日至少取代一餐的白麵或白飯。 體重過重者,適度減重且持之以恆,脂肪肝就能慢慢改善,甚至消失;適當的減重速度每週減少0.5~1.0公斤,相當於每日減少攝取約500大卡的熱量,例如:菠蘿麵包約280大卡、厚片奶酥吐司約370大卡、炸豬(雞)排約600~700大卡、鍋貼10顆約750大卡。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高三酸甘油酯症及減少脂肪肝,然而僅從食物中不容易攝取足夠的魚油;所以,維持理想體重、飲酒不過量(男性每日酒精總量20~40克,女性20克內)、減少或避免攝取精製糖,才是避免脂肪肝上身的上上之策。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認識糖尿病 |
日期: | 1/3(一) 14:30-15:00 |
地點: | 2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個管師 |
主題: | 年節飲食 聰明吃 |
日期: | 1/17(一) 10:00-10:30 |
地點: | 2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營養師 |
主題: | 銀髮族體適能1 |
日期: | 1/6(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銀髮族體適能2 |
日期: | 1/13(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認識及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
日期: | 1/19(三) 10:00-11:30 |
地點: | 萬青教室(萬大路411號2樓)(預先報名電話:02-23317158)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主題: | 銀髮族體適能3 |
日期: | 1/20(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護腎保平安 |
日期: | 12/24(五) 09:30-10:30 |
地點: | 保德里民活動中心隔壁(東園街140巷8號)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歡迎參加我們的健康講座活動,西園醫院關心您的健康,每月定期規劃一系列課程,包括院內健康講座、社區健康活動,更多活動訊息,歡迎洽詢衛教室及社區醫學科。服務電話:(02)2307-6968 #1527
主題: | 預防冬季呼吸道感染 |
日期: | 12/6(一) 10:00:10:30 |
地點: | 2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趙晴芳 感控師 |
主題: | 戒菸讓你我健康 |
日期: | 12/13(一) 14:30-15:00 |
地點: | 2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廖樂臻 個管師 |
主題: | 我與睡眠的華爾滋 |
日期: | 12/20(一) 10:00:10:30 |
地點: | 2樓家醫科候診區 |
講者: | 陳孟儒 心理師 |
主題: | 健康樂活動一動20 |
日期: | 12/2(四) 10:30-11:30 |
地點: | 小德蘭堂(興寧街70號)(限60歲以上,報名電話02-23028934) |
講者: | 高祥傑 教練 |
主題: | 強化免疫力 吃出好食力 |
日期: | 12/3(五) 09:30-10:30 |
地點: | 保德里民活動中心隔壁(東園街140巷8號) |
講者: | 營養師 |
主題: | 我與睡眠的華爾滋 |
日期: | 12/10(五) 09:30-10:30 |
地點: | 保德里民活動中心隔壁(東園街140巷8號) |
講者: | 陳孟儒 心理師 |
主題: | 守護自由的銀髮人生 |
日期: | 12/23(四) 14:00-15:00 |
地點: | 萬華區石頭湯據點(德昌街180號1樓,報名電話02-2305-9181) |
講者: | 陳雨青 社工 |
主題: | 護腎保平安 |
日期: | 12/24(五) 09:30-10:30 |
地點: | 保德里民活動中心隔壁(東園街140巷8號) |
講者: | 陳慧君 個管師 |
成人肥胖定義 |
體重過輕 BMI<18.5 |
健康體位 18.5<=BMI<24 |
體位異常 ● 過重:24 ≦ BMI < 27 ● 輕度肥胖:27 ≦ BMI < 30 ● 中度肥胖:30 ≦ BMI < 35 ● 重度肥胖:BMI ≧ 35 ● 腰圍:男性≧ 90 公分、女性≧ 80 公分 |
危險因子 |
一、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90公分(35吋半) 女性腰圍≧80公分(31吋半) |
二、血壓上升 收縮血壓 ≧ 130 mmHg 或 舒張血壓 ≧ 85 mmHg |
三、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偏低(HDL-C)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
四、空腹血糖上升 空腹血糖 ≧100 mg/dl |
五、三酸甘油酯上升(TG) 三酸甘油酯 ≧150 mg/dl |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