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飲過了頭!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12/05 05:30
45歲林先生因業務關係,經常需喝酒應酬。近年感到右髖關節疼痛,起初先吃止痛藥減緩疼痛,卻始終不見效,甚至從家中步行到捷運站短短5分鐘路程,對他都有如「天堂路」般痛不欲生。赴醫檢查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後,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讓他警惕「不再當酒國英雄了」!
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當供應骨頭的血流不足,骨頭無法獲得足夠氧氣養分,就會使上方覆蓋的軟骨崩壞,造成關節面不平,產生髖關節炎。其中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好發於30歲以上的男性,主要為髖關節脫臼或骨折、過度飲酒、服用類固醇、愛好潛水、有血管炎等原因造成。
置換人工髖關節 改善跛行程度
門診經常可見髖關節疼痛的患者,初期尋求偏方,誤服來路不明、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物,日後更可能引發如血壓上升、腎功能受損等副作用,且長期服用類固醇容易導致脂肪代謝異常,引發骨病變;此外,林先生因為長期飲酒過量,使血液中的脂肪微粒增加,造成供應股骨頭營養的血管阻塞,進而使股骨頭壞死、塌陷。
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初期症狀與髖關節拉傷或退化性關節炎類似,通常躺下休息時疼痛會緩解,且因X光影像變化不明顯,使許多患者沒有積極治療,直到出現跛行、有僵硬感、躺下後難以起身時,代表關節面已被破壞,必須立即治療。
當患者早期發病,通常會透過抗發炎藥物治療,但若壞死的骨頭已經破壞關節面,造成嚴重性髖關節炎時,會建議患者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以改善關節活動度,改善跛行程度。
術後須配合復健運動,增強下肢肌肉力量,並使用枴杖或助行器行走2至3個月,經醫師評估肌肉張力及骨頭恢復狀況後,才能脫離輔具正常行走。
建議曾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民眾,平時應良好控制體重,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加強肌力訓練,才能有效保護關節,避免因人工髖關節受損,日後需要二度接受手術治療。
(作者為西園醫院關節中心主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