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預防COVID-19重症?醫師: 可降低併發症死亡率,8種人建議施打
《50+》 文 陳莞欣 /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編按:在打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前,該不該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確實可降低長者感染細菌性肺炎的機率。若不幸感染COVID-19,可對免疫力下降的身體提供多一道保護。但在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劑難求的前提下,並非人人都有立即施打的必要。哪些人建議優先接種?該打13價還是23價?有哪些注意事項?
還未施打COVID-19疫苗前,該怎麼保護自己?日前有新聞報導「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導致民眾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許多診所一劑難求,甚至有衛生所在一週內就打完了半年的劑量。
對此,西園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唐雲華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確實可以降低罹患COVID-19後,因免疫力降低、感染細菌性肺炎的機率。但現行的研究並無任何直接證據顯示,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預防COVID-19,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爭相搶打。
▎《傳染病學期刊》研究 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COVID-19患者致死率較低
為什麼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減緩新冠肺炎發病後的病情嚴重度?唐雲華指出,這個觀點最早出現在美國《傳染病學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篇回顧性研究當中。研究人員追蹤超過53萬名65歲以上的民眾,發現曾接種過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的人,確診COVID-19、住院、死亡的機率,比未接種過的人低了3成左右。
唐雲華提醒,這個研究結果,不能被輕易解讀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預防COVID-19病毒」。因為,肺炎鏈球菌和冠狀病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致病原。
所謂「肺炎鏈球菌」,其實包含了多種會侵襲肺部、中耳、鼻竇等呼吸道器官的細菌。免疫力差的人感染肺炎鏈球菌,嚴重者可能因肺炎所引發的呼吸衰竭而死。
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之所以罹患COVID-19後重症、死亡的機率較低,是因為冠狀病毒會嚴重影響免疫系統,使得其他病菌趁虛而入。許多人確診COVID-19後,不是死於冠狀病毒所引起的症狀,反而是感染其他細菌、病毒所引發的併發症而身故。
唐雲華認為,65歲以上或免疫力較弱的人,確實可考慮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COVID-19併發症惡化的機率。
但65歲以下、沒有抽菸習慣、平時身體健康的人,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並不高,其實不需要在疫情期間急著施打。不如多補充維他命C、維他命D等營養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兩種 哪些人建議施打、接種順序一次看懂
哪些人需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公告,肺炎鏈球菌的罹病高危險族群包括:
1. 65歲以上
2. 5歲以下
3.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4.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5. 人工耳植入者
6. 慢性疾病患者,包括: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
7. 腦脊髓液滲漏者
8.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唐雲華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分為13價(PCV13)和23價(PPV23)兩種。兩者的差別在於如下:
PCV13涵蓋13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
可活化「T細胞淋巴球」。一旦被感染過後,T細胞淋巴球會保存病原體的「記憶」。下次同樣的病原入侵體內時,就能很快撲滅病毒。也正因如此,13價疫苗的保護效期較長,可達10年之久。
PPV23涵蓋23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
可活化人體內免疫第一道防線「B細胞淋巴球」。但B細胞不像T細胞有「記憶」,其保護效期較短,約2~4年會減少一半的保護力,每5年左右要重新施打。
疾管署的指引建議,65歲以上從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的人,可擇一施打,或優先施打PPV23後,隔一年以上再施打PCV13。
唐雲華指出,考量疫苗的保護力效期,PPV23可每5年施打一次,PCV13則10年施打一次。以66歲、施打PCV13的人為例,67歲、72歲時都可施打PPV23,76歲再施打PCV13。
關於副作用,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即恢復。少數人會有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建議接種後應原地觀察至少30分鐘,確認無不適後再離開。對疫苗或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者,不建議接種。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另外,因肺炎鏈球菌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建議接種後至少14天後,才能施打COVID-19疫苗。多一道保護,少一份風險!
(此文為本院唐雲華醫師接受熟齡媒體《50+》專訪文,50+網址: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170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