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維生素D和鈣恐罹癌? 醫師釋疑:搞懂4原則不怕補錯

【健康2.0/ 養生版/ 2019-04-19 / 王家瑜報導】

一項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內科醫學年鑑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最新研究,針對超過2.7萬名20歲以上美國人進行分析,探討攝取各項營養補充劑和疾病或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結果中令人震驚的是,維生素D充足的人若再攝取維生素D補充劑,可能導致癌症風險增加;另外,每天攝取超過1000毫克的鈣補充品,也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但可別因此急著丟掉家中的保健品!西園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資堯說明,這項研究屬於「世代性研究」,而不是以隨機雙盲、安慰劑方式進行研究,無法從研究中看出「補和不補」的差異,因此證據等級並不高;且此研究指出「癌症風險增加」和過往的相關研究結果衝突,有待進一步探討研究,民眾大可不必過度恐慌。

更何況,根據永越健康管理中心2018年度健檢紅字報告,無論男女的健康警訊第一名正是「維生素D不足」,比例高達71.1%;而和鈣質相關的「骨質密度不足」也位居第六,比例約是3成5,顯示國人在維生素D和鈣質的攝取仍有待加強。


補充營養前,最好先了解「缺不缺、缺多少」
不過,黃資堯也提醒,補充營養品可不能盲目,可透過血液檢查監測體內維生素D和鈣濃度,作為補充營養前的參考。缺乏維生素D的常見症狀包括疲累、慢性疼痛、受孕困難、血糖控制異常、血壓異常、皮膚乾澀、消化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乏等;而缺鈣則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反映遲鈍、呼吸困難、體力衰弱、容易抽筋或僵直、骨頭疼痛感、四肢或嘴唇麻木等症狀。

如果自覺有以上症狀,建議可就醫安排相關血液檢測。黃資堯說明,一般會以血中25(OH) D濃度作為維生素D缺乏與否的標的,以30ng/mL為標準值──10以下嚴重缺乏、10-20缺乏、20-30ng/mL不足;30-50ng/mL充足、50-70ng/mL理想。至於血中鈣濃度,各家醫療院所的標準有些微差異,一般來說在8.4-10.5範圍內都屬正常。

至於一般民眾如果想多攝取維生素D和鈣,卻又不知道從何補起,黃資堯針對營養補充品的選擇及劑量提供以下4個原則:

【補鈣原則1】
青春期、孕婦(第二、三孕期)、哺乳期女性、50歲以上都是容易缺鈣的族群;建議孕婦每日可補充1000-1200毫克、50歲以上族群每天攝取1000-1500毫克,對於預防、改善骨鬆有益處。

【補鈣原則2】
選擇鈣補充品時,以檸檬酸鈣、MCHC(微晶化鈣)為首選;至於  碳酸鈣的吸收效果較差。

【補D原則1】
孕婦、嬰幼兒以及經常應酬、壓力大、失眠或缺乏運動的人,都是容易缺乏維生素D的族群。孕婦及哺乳女性每天可補充600國際單位(IU);老年人、新生兒每日可攝取400國際單位。

【補D原則2】
市面上常見的維生素D補充品有液態、膠囊、錠劑3種類型,其中以液態為首選,吸收率較高。

黃資堯補充,除了營養補充品之外,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素也不能輕忽。含鈣量高的食物包括乳製品、黑芝麻、小魚乾、芹菜、花椰菜、高麗菜;有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乳酪、蛋黃、蕈菇類、豆類、木耳類,其中又以動物性來源(乳酪和蛋黃)的吸收率較高。此外,曬太陽也是最簡單能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

來源: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1552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