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  預防保健  創新醫療  享受人生

繁體 | 簡體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根據108年度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統計,消化系器官占據一半,分別為第2名肝和肝內膽管癌、第3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第7名胰臟癌、第8名胃癌及第9的食道癌。隨著高齡化、西化及外食的餐飲文化、多坐少動的生活作息,我們可以預見消化系器官癌症的威脅將會日益嚴重。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疾病起因於腸道」,食物吃下肚,如何運送、消化乃至營養是否適量地被吸收,都跟消化系統息息相關。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20年成長超過5倍,好發於30~40歲的成年人身上,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此症狀。另外,約有15~20%的成年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極易發生肝硬化,肝癌等併發症;也是全球少數C型肝炎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高於日本、韓國等其他亞洲鄰近國家。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就顯得相當重要。

本科由陳炳憲主任及陳宏昇主任領軍,配置有最新型的電子內視鏡,可對上消化道疾病(食道炎、食道癌、胃炎、胃癌、消化性潰瘍等)及下消化道疾病(大腸直腸癌,大腸炎息肉……等)提供迅速確實的診斷治療。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方面,除了干擾素及抗病毒藥物外,引進HBV、HCV病毒PCR檢查,以便於治療前後的監測;另引進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來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以加強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另配置功能優良的超音波儀器,並提供肝纖維化及脂肪肝量化分析,可準確偵測肝、膽、胰、脾等臟器的器質性病變。


本科陣容堅強,來自醫學中心的專科醫療團隊,檢查技術成熟,配置新型超音波及最新款電子內視鏡,提供上下消化道疾病的迅速診斷治療,如有相關需求,歡迎諮詢醫師門診。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非侵入性方式,包括:碳13尿素呼氣試驗,抽血和糞便檢查。碳13尿素呼氣檢查和糞便抗原檢測可評估除菌後效果。侵入性方式為胃鏡合併快速尿素酶測試。

適應症:胃癌高風險病患、家人患有幽門桿菌、慢性胃發炎和胃潰瘍病患


超音波檢查
為無放射線、無侵入性,檢查上腹部器官,包括:肝臟、膽囊、膽胰管、胰臟、脾臟、腎臟、以及週遭附近的血管等,有時也能針對腸子及下腹部的膀胱,子宮卵巢提供初步的診斷訊息。

注意事項:檢查前至少空腹六到八小時,可喝水。受檢時著寬鬆衣服方便露出上腹部,平躺、採腹式呼吸法,過程中左右側躺並配合閉氣指令,方便醫師觀察。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愈來愈常見的疾病,和西化飲食、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及肥胖相關。

目前已有內視鏡抗胃食道逆流術,操作上,醫師將有縫合功能之器械附著於胃鏡先端,之後置於胃與食道交界處予以縫合,進而產生足以防止胃酸逆流之胃皺摺。另有一種內視鏡食道燒灼術,其治療原理是在已經鬆弛、無法完全縮緊賁門區域,利用高波射頻針(Radiofrequency)把熱能傳送到肌肉層,接受熱能處置的區域因受熱後發炎,組織會再生出愈來愈強韌的組織,讓賁門開口縮緊,而最終達到防止胃酸逆流的效果。

當藥物已經無法緩解,或是接受內視鏡治療後仍有嚴重症狀的病患,胃底摺疊手術是可考慮的最後處置。手術方式是將胃頂端(賁門)附近的胃組織,包覆在下食道外圍,再用縫線固定,增加食道下端壓力,讓胃酸逆流的阻力變大而減少發生逆流。


肝纖維化及脂肪肝量化分析
與腹部超音波檢查結合,一站式完成腹部器官腫瘤掃描、肝纖維化及脂肪肝量化檢測非侵入性、無輻射、檢查過程快速、無不適,可大範圍多點取樣分析,減少量測誤差,超音波影像導引,避免腹水、皮下脂肪、腫瘤等干擾量測結果。

適應症:脂肪肝、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過胖、糖尿病或經常性應酬者。


膽結石及膽囊息肉的診斷、追蹤及治療

膽結石及膽息肉為膽囊最常見的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手術治療最好的選擇,它利用腹腔鏡在腹壁上打1-4個0.5-2.5公分的小傷口進入腹腔完成手術,和傳統剖腹性膽囊切除10-20公分傷口差異大,較不疼痛、傷口也較美觀,住院天數短,不需放置鼻胃管及尿管,一般術後隔天就可進食,可說是近年來外科醫學上最大的進步。


無痛胃鏡檢查
本院採用高解像力擴大內視鏡,在合併特殊光虛擬色素內視鏡功能下,可經由觀察食道乳突內微血管環的型態,篩檢出早期的鱗狀上皮癌(占9成以上的食道癌),篩檢早期食道癌。此外,也能輕易的發現是否有因長期胃酸逆流而演變的巴瑞特食道症,也就是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無痛胃鏡可說是篩檢早期食道癌最直接、有效的檢查方式。

胃鏡鏡子經由口腔、喉頭,進入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腸前半段進行檢查,藉由檢查可診斷腫瘤、發炎、潰瘍、息肉、胃食道逆流、出血等疾病;同時可進行息肉切除、切片進行病理化驗並檢驗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

適應症:上腹疼痛、吞嚥困難、心窩灼熱感、不明胸痛、體重減輕、貧血、解黑便、消化不良。


無痛大腸鏡檢查
90%的大腸癌是由小小的瘜肉發展而來,舉凡人體皮膚或黏膜上突起來的贅生物,都可以稱之為瘜肉。九成以上的大腸瘜肉依照病理的變化,可分為:良性的發炎型瘜肉、良性的增生型瘜肉、有癌變可能性的腺瘤型瘜肉。腺瘤型瘜肉要演變成大腸癌,一般認為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及瘜肉切除,就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6%降至0.1%)。

適應症: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大腸癌術後追蹤、息肉切除追蹤、大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黑紅血便等。

本院自開始進行無痛腸胃鏡檢查,至今每年超過六千位無痛受檢者,每例均經過審慎評估且在完整生命徵象監測儀器下由麻醉專科醫師進行麻醉,讓受檢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完善的檢查與治療。建議民眾可適時利用無痛內視鏡檢查,在無痛狀態下進行預防性檢查;或有症狀時找出正確病因並及早治療,以維護消化道的健康。


(以下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網路掛號 看診進度 查詢 / 取消